我相信命運,有些人,有些事,原本就等在那裏,而我們隻是走過去,沒有選擇,一切皆是注定,或許也正是因此,我們才會相遇,才會相戀,最後卻又還是分開……
10年前,你對我說,等我回來,無論發生什麼事情,我都會娶你,相信我,我會讓你一輩子都幸福。你轉身離去,我把承諾深深地刻進心底。
我一個人走我們曾經一起走過的長江大橋,風還是那麼大,我假裝你還在身邊,還是隔著10公分的距離,手,從沒牽過,心卻緊緊挨著。
我一個人對著電話,假裝大洋彼岸的你仍在電話的那頭聽著,我哭到累了,卻再也聽不到你用沙啞的聲音對我說,你一哭,我的心就慌了。
後來的日子,我一個人在這個我們一起長大的城市裏來來往往,我害怕過生日,害怕過節,害怕假期……一切與你有關的事情都從甜蜜變成了禁忌。那個曾經在我生命中習以為常的人,那個陪我走過漫長成長歲月的人,就那樣消失得毫無蹤跡,任我如何呼喊、尋找、等待,都不再回來。
初戀的疼痛與哀傷終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逐漸變得模糊,關於你的回憶也早就漸行漸遠,隻散落了些零星的碎片。曾經撕心裂肺的牽掛與刻骨銘心的眷戀,或許隻是源於割舍不下那段純真的歲月而已。
糊糊和來來的故事或許本就是一場命中注定的宿命,同窗四年,甚至差一點兒就那麼擦身而過,留給彼此的,隻會有那麼一個依稀的背影。或者,應該跟身邊絕大多數校園裏的愛情一樣,在畢業來臨的時候戛然而止。
離開來來已經半年多了,糊糊覺得生活變得簡單而輕鬆,不再有無處可訴的委屈,也不再有戰戰兢兢的惶恐。她偶爾也會去天涯看看自己兩年前留下的那個帖子,卻沒有再更新它。因為她已經無須再去捕捉那無盡黑暗中的點點光亮。
“內心的憂鬱鑄就表麵的和諧,想要證明什麼呢?”當第一次看到網友的這條留言時,糊糊的心不由得一顫,在眾多充滿羨慕、讚賞和感動的跟帖中,它顯得那麼格格不入。但隻有糊糊明白,隻有他(她)是看懂了自己的。
如果有些“幸福”看上去不像是真的,那麼它一定不是真的。就好像這世界上,能夠寫出最美麗童話的人,往往都經曆了人生中最大的不幸,一如安徒生的孤獨與王爾德的癡狂。因為隻有生活在痛苦中的人,才能更敏銳地感受隱匿在平淡生活中的快樂與滿足,才會比常人對幸福有更熱切的渴望與憧憬。
很多女人都幻想著偶像劇般的愛情,她們期盼著在某個轉角遇到愛,等待著那句命中注定的“我愛你”,營造著自己的浪漫滿屋……而那個男主角應該是這樣的:性格暴躁,而內心柔軟,外表冷酷,卻溫情似水……他似乎隻為你而設,哪怕你毫不起眼,稀裏糊塗,在外人看來乏善可陳,可他就是傾其所有地愛你,盡管時而粗暴,大喊大叫,但眼睛裏始終滿是憐惜。
殊不知,偶像劇隻是寫給女人們的愛情童話,隻有在小說和電視裏,這種極度對立的性格,才會產生一種巨大的張力,它能夠滿足女人對於愛情的一切想象,卻絕對不能成就現實生活中理想的婚姻。
離開來來的日子,糊糊覺得自己的生命變得更加豐沛,真愛過,付出過,便無怨無悔。在我們漫長的一生中,總會遇到那麼幾個給你留下傷痕的人,我們習慣去說如果,如果當初沒有遇見,如果當初選擇的是他而不是他。而在糊糊看來,如果回到往昔,她仍會選擇來來,因為那是一場宿命。
所有給你傷害的人,一定同樣給過你快樂,就是傻瓜也不會心甘情願沉溺於純粹的痛苦。幸福與不幸的差別在於,快樂與傷害哪個更能多一點兒。戀愛的時候,來來曾問過糊糊這個問題,但糊糊說謊了,因為她不想看到來來失望的眼睛。那時,糊糊固執地相信,自己有扭轉這種現實的能力。
糊糊記錄的生活點滴,絕大多數都是真的,隻是這種真實經過了修飾與加工,簡短的對話與情境並不是生活的全部,卻是糊糊在這段感情與婚姻中感受與放大的所有幸福。
我是糊糊,無論愛情是個什麼玩意兒,我仍在等待它的再次降臨。
糊糊
於2010年8月5日深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