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泛長三角區域合作背景下的蘇北經濟創新發展核心競爭力培育(8)(3 / 3)

(4)籌措資金。從江蘇區域經濟協調、共同發展看,財政政策及資金扶持對蘇北人力資源開發是必要的。從短期看,對蘇北農村人力資源中較低素質(未進行過初、高等教育)的勞動力進行培訓的規模相對較大,涉及的最主要問題是培訓經費來源。如果培訓費用全部由農民承擔,會給本身就貧困的農村家庭帶來較大負擔而弱化培訓收益預期的吸引力;全部由蘇北縣、鎮兩級地方政府財政承擔也是不可能的。

在蘇北農村鄰近長三角的相對優勢區位和江蘇省財政快速增長的條件下,實施這項工程的條件已經具備。江蘇省的地方財政收入在進入1990年代以來增長迅速,完全有能力提供蘇北人力資源開發的必要經費支持。1995年以來的江蘇省地方財政收入逐年增長,尤其是2000年以來,財政收入以每年平均300億的速度增加。假定每年拿出5—10億元用以支持蘇北人力資源開發,僅占其新增財政收入的1/30或1/60,這對於省財政實力來說,是完全可能的、也是值得的。相應地,蘇北人力資源開發提供的經費支持也將給江蘇地方財政在較長時期的快速增長注入強大動力,成為支撐江蘇經濟發展的重要來源。作為比較,我們對蘇北各縣市地方財政收入增長情況進行分析。

除部分縣(市)級財政相對較強外,蘇北大部分縣(市)級財政較弱,而且增長緩慢。另外,蘇北縣(市)財政占江蘇省財政的比重整體上呈下降趨勢,2000年蘇北縣(市)財政收入占江蘇省地方財政收入的比例為7.25%,2005年則降至3.50%,下降了一倍多,雖然在2007年其比例出現回升,但整體在江蘇省財政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十分小,因而蘇北人力資源開發的資金來源依賴於縣(市)級財政是不現實的。因此,蘇北農村人力資源開發的資金應以江蘇省級、蘇北市級財政為主。對蘇北每年新增人口中未接受更多教育(未升入初中、高中、大學)的人力資源培訓由省、市級財政提供資金支持,必將激發他們學技術、知識的積極性,從而促進蘇北勞動力素質提高,滿足長三角尤其是蘇南經濟發展對高素質勞動力的需求,實現江蘇省域經濟協調發展。

蘇北經濟創新發展需要解決的問題很多,需要做的工作也很多。但是,加大人力資本投資力度,強化人力資源開發,把培育新農民當作一項根本措施來抓,是解決諸多問題的關鍵一環。因此,把開發農村人力資源作為促進蘇北經濟創新發展的一個根本措施,省、市、縣級財政應給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