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南滬寧快速交通束城市經濟帶在江蘇省域經濟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通過對江蘇三大主要的城市經濟帶主要經濟指標的比較可以看出,南滬寧快速交通束城市經濟帶處於領先地位。人均GDP是江蘇省平均水平的2.4倍,GDP占江蘇省的60.2%,工業總產值占江蘇省的64.7%,地方財政預算內收入占江蘇省的59.8%。也是外向型經濟的中心區,進出口總額、實際利用外資分別占江蘇省的90.2%、64%。從各個方麵來看,南滬寧快速交通束城市經濟帶是江蘇省域經濟的重心區,這一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因此,南滬寧快速交通束城市經濟帶的發展直接關係到江蘇經濟發展的全局,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2.南滬寧快速交通束城市經濟帶發展路徑
南滬寧快速交通束城市經濟帶是江蘇區域經濟發展的“領頭羊”,在改革開放以來擔當著十分重要角色。南滬寧快速交通束城市經濟帶發展麵臨的突出矛盾是土地、資源承載力的“硬約束”影響日益增加。如何解決這些矛盾和實現經濟創新發展,是南滬寧快速交通束城市經濟帶發展麵臨的重要任務。
(1)在與蘇北區域合作發展中實現經濟增長方式轉型。經濟增長方式轉型首先要促使產業轉型,提高產品科技含量,推動傳統產業區域轉移,引入現代高科技產業,實現有限資源利用效益最大化。長三角重化工業已經發展到了“增長的極限”,如無錫的城市工業中重化工業的比例已達到73.5%。南滬寧快速交通束城市經濟帶要使“長三角製造”逐漸向“長三角服務”轉型,不僅現代服務業要更快發展,本地的製造業也要向“2.5產業”(生產型服務業方向發展)。南滬寧快速交通束城市經濟帶企業跨江北上,既要為蘇北產業升級提供支撐,也要著力拓展自身發展空間,在與蘇北區域合作發展中實現經濟增長方式轉型。
(2)在加強城市帶經濟聯係中實現城市功能科學定位。在相當長時期內,南滬寧快速交通束城市經濟帶內大多數城市是沿著滬寧快速交通束向上海經濟集聚的,而其他城市之間的橫向經濟聯係相對較弱。城市經濟帶的一體化發展,不僅要求不同城市經濟板塊都要增長,還對城市經濟帶創新發展有更高要求。作為一個區域經濟係統,內部組成主體之間的聯係程度與廣度即一體化水平,對經濟係統產生直接影響,從而直接關係著城市經濟帶的綜合實力提升。南滬寧快速交通束城市經濟帶內的各個城市經濟板塊要對自己的功能進行科學定位,從整個城市經濟帶創新發展的角度,實現充分的分工與合作,避免無序的、低水平的惡性競爭。為使區域經濟一體化水平得到提高,要在加強城市帶經濟聯係中實現城市功能科學定位。因此,南滬寧快速交通束城市經濟帶要進行城市功能科學定位,要使發展環境更加優化,要大力發展更高技術含量的產業,並著力推動各個城市經濟板塊的長遠發展。
(3)在進行管理體製創新中實現城市經濟快速發展。在區域經濟增長方式轉型時期,地方政府管理體製發揮著重要的影響作用。南滬寧快速交通束城市經濟帶發展,需要處理好當前經濟利益與長遠經濟利益,本區域與其他區域的經濟利益等重要關係。地方政府作為區域經濟利益主體,其經濟決策直接對微觀經濟主體行為起到引導作用。因此,地方政府要突破阻礙城市經濟帶長期、持續發展的體製障礙,從長遠角度考慮行政區域經濟的利益得失。在南滬寧快速交通束城市經濟帶的城市合作發展中,各個行政區域經濟板塊的發展戰略、追求目標及發展重點可能不同,從而使地方政府之間的協調顯得尤為重要。南滬寧快速交通束城市經濟帶的地方政府要進行管理體製創新,消除行政區劃在區域合作發展中的消極影響,走城市經濟帶利益最大化的之路,實現各個城市經濟板塊互贏。隻有這樣才能實現南滬寧快速交通束城市經濟帶的創新發展。
第二節蘇北“三角”型快速交通束城市經濟帶創新發展
經濟空間結構是經濟區域化的表現。蘇北“三角”型快速交通束城市經濟帶空間結構優化趨勢在蘇北城市化和快速交通束建設中得到顯現。城市化和快速交通束使蘇北經濟空間結構呈現“三角”型快速交通束城市經濟帶特征:東隴海線城市經濟帶(橫貫於蘇北北部的東西走向的快速交通束城市經濟帶),徐宿淮鹽城市經濟帶(貫穿蘇北腹地的呈東南走向的快速交通束城市經濟帶),連鹽城市經濟帶(沿海南北走向的快速交通束城市經濟帶)。“三角”型快速交通束城市經濟帶不僅在地理空間還是在經濟空間上都“均勻”分布於蘇北,極化著蘇北的生產要素和經濟活動,是有後發優勢的區域經濟空間結構。推動蘇北“三角”型快速交通束城市經濟帶空間結構優化,對於實現蘇北經濟創新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