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訂購價格偏低,供應商缺乏交貨意願,甚至借遲延交貨來要挾采購企業追加價格,甚至取消訂單。

79節 掌握確保交期無誤的方法

“要點提示”采購人員須規劃購運時間,並加強期中稽催及違約處罰,能確保供應商如期交貨。

采購人員可借助下列方式,來確保供應商能如期交貨:

製定合理的購運時間

即將請購、采購、賣方準備、運輸、檢驗等各項作業所需的時間,予以合理的規劃,避免造成供應商愛莫能助,強人所難。

銷售、生產及采購單位加強聯係

由於市場的狀況變化莫測,因此生產計劃若有調整的必要,必須征詢采購部門的意見,以便對停止或減少送貨的數量、應追加或新訂的數量,作出正確的判斷,並盡快通知供應商,使其減少可能的損失,以提高配合的意願。

期中稽催,駐廠查驗

請供應商提供生產計劃或工作日程表,以便在交貨之前查核進度,若有落後的情況,即促其改善;若已缺乏交貨能力,即停止合作,另尋來源。因此,期中稽催的目的在於“亡羊補牢,為時未晚”。此外,為了避免交貨品質不良,影響到可用數量,對於重要物料應派員駐廠查驗,也可省卻將來退貨的麻煩。

準備替代來源

供應商不能如期交貨的原因頗多,且有些是屬於不可抗力的。因此,采購人員應未雨綢繆,多聯係幾家供應商,工程人員也應多尋求替代品,以備不時之需。

加重違約罰則

在簽訂買賣合約時,應加重違約罰款或解約責任,使供應商不敢心存僥幸;不過,若需求急迫時,應對如期交貨或提早交貨的供應商給予獎金或較優厚的付款條件。

80節 采購完成後別忽視驗收工作

“要點提示”驗收時正確點收數量,詳細檢驗品質。

驗收工作內容

供應商交貨時,驗收的主要工作包括:

(1)點收數量,即憑記數或借度量衡器具,以查明物品的數量。

(2)檢驗品質,即憑觸感或借簡單的儀器以鑒定或測度物品的外表及內容;或憑物理試驗及化學分析,以鑒定或測度物品的性質或成分。

驗收應注意事項

1.確認供應商

物料來自何處,有無錯誤或混亂。尤其采購兩家以上的物品,則應分別計算。

2.確定送到日期與驗收日期

前者用以確定廠商是否如期交貨,以作為遲延罰款的依據。後者用以督促驗收時效,避免借故推托,並作為將來付款期限的依據。

3.確定物品的名稱與品質

是否與合約或訂單的要求相符,以免偷工減料、魚目混珠,必要時可用檢驗方法來確定。

4.清點數量

實際交貨數量是否與運送憑證或訂單所載相符,如數量太多時,可采用抽查方式來清點。特別要注意有固定包裝者,是否數量一致。

例如,一打的包裝者是否確實有12個;1噸包裝者是否確實有1000千克,不要隻顧計算“打”或“噸”,而疏忽每打的個數及每噸的斤兩。

5.通知驗收結果

使用部門據以安排生產進度,采購部據以結案,財務部門據以登賬付款或扣款、罰款。

6.處理短損

根據驗收結果若發生短損,就立即向供應商要求賠償,向運輸單位索賠,或是辦理內部報損手續等。

7.退還不合格物品

表示拒收,或等修補後再行驗收,通常供應商對不合格的物品都延遲處置,倉儲人員應配合采購部門催促供應商前來收回,否則逾越時限,即不負保管責任,或徑行拋棄。

8.處理包裝材料

準備加以利用或積存至一定數量後對外出售。對於無法再用或出售者,最好能由供應商收回。

9.標識

對已驗收存儲的物品須加以標識,以便查明驗收經過及時間,並易於與未驗收的同類物品有所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