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節 清供應商不能如期交貨原因
“要點提示”當訂單超過產能、製造能力不足、發生缺料或承包價格偏低時,常不能如期交貨。
供應商常常因為下列的原因,而不能如期交貨:
超過產能或製造能力不足
由於有的供應商求財心切心理,其所接受的訂單常會超過其生產設備的能力,對需求狀況及驗收標準未詳加分析,便接受訂單,最後才發覺能力有限,根本無法製造出合乎要求的產品。
轉包不善
供應商由於設備、人力、成本等因素限製,自己隻能承擔一部分產品的生產能力,另外的隻能轉包給他人。由於承包商未能盡職盡責,以致產品無法完成,延誤了交貨的時間。
缺乏責任感
有些供應商爭取訂單時態度相當積極,可是一旦得到訂單後,便在製造工作中漫不經心,缺乏責任感,視遲延交貨為正常現象。
製造過程或品管不良
有些廠商因為製造過程設計不良,以致產出率偏低,必須花費許多時間對不合格的在製品加以改造;另外也可能因為對品質的管製欠佳,以致最終產品的合格率偏低,無法滿足交貨的數量。
材料欠缺
供應商也會因為物料管理不當或其他因素造成材料欠缺,以致浪費了製造時間,延誤了交貨日期。
報價錯誤
若供應商因報價錯誤或承包的價格太低,以致尚未生產即已預知麵臨虧損或利潤極其微薄,因此交貨的意願低落,或將其產能轉移至其他獲利較高的訂單上,也會遲延交貨時間。
78節 交期延誤也有采購企業責任
“要點提示”購運時間不足、生產計劃臨時變更及過分低價訂購等,是采購企業造成交貨遲延的原因。
影響交貨延遲的因素非常多,並非全部都是供應商所造成的,有時候也有采購企業的責任,例如:
購運時間不足
由於請購部門提出請購需求的時間太晚,比如國外采購在需求日期前三天才提出請購單,讓采購部門措手不及;或由於采購部門在詢價、議價、訂購的過程中,花費太多時間,當供應商接到訂單時,距離交貨的日期已不足以有足夠的購料、製造及裝運。
規格臨時變更
製造中的物品或施工中的工程,突然接到采購企業變更規格的通知,因此物品可能需要拆解重做,工程也可能半途而廢,另起爐灶;若因規格變更,需另行訂製或更換新的材料,也會使得交貨遲延情況更加嚴重。
生產計劃不正確
由於采購企業產品銷售預測不正確,導致列入生產計劃者已缺乏需求,未能列入生產計劃者或生產日程排在後期者,市場需求反而相當旺,因此緊急變更生產計劃,讓供應商一時之間無法充分配合,產生交貨遲延情形。
緊急訂購
由於人為或不可抗拒的因素,前者如庫存數量計算錯誤,或發生監守自盜的事情;後者如水災或天災,使庫存材料毀於一旦。因此,必須緊急訂購,但供應商可能沒有多餘的能力來吸收臨時追加的訂單,則也會讓交期延誤。
選錯訂購對象
采購企業可能因為貪圖低價,選擇沒有製造能力或材料來源困難的供應商,加上此供應商沒有如期交貨的責任心,一天拖過一天,讓采購企業“望眼欲穿,而遲遲不肯露麵”。
催貨不積極
在市場出現供不應求時,采購企業以為已經下了訂單,到時候物料自會滾滾而來。未料供應商“捉襟見肘”,因此“挖東牆補西牆”,誰催得緊逼得凶,或是誰價格出得高,材料就往哪裏送。
未能及時供應材料或模具
有此物品是委托其他廠商加工,因此,采購企業必須提供足夠的裝配材料,或充填用的模具。但采購企業因供給不及時,以致供應商無法進行工作。
技術指導不周
外包的物品或工程,有時需要由采購企業提供製作的技術,采購企業因指導未盡周全,讓供應商暗中摸索,影響到交貨或完工的期限。
遇有低價訂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