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6章:哀鴻遍野(2 / 2)

李立聽李誌提到“拆牆”,心裏有了點主意說:“拆東牆補西牆的做法有時候還是必要的,我們不想福字號修建船塢是因為擔心地宮被破壞,但如果他的船塢修建在地宮範圍之外,那其實並不礙事,至於那碼頭,本來修哪裏更是無所謂了。”

“拆東牆補西牆,拆東牆補西牆...”,林萱念叨著,“地宮位置在牛牯嶺西北測,如果讓其在西南側修建船塢,我想楊太後是不會介意的,因為她發怒的故事本來就是我們杜撰出來的嘛。”李誌在紙上拿筆比劃了半天,一拍大腿說:“有了!牛牯嶺和崖山炮台之間本來就是當年的宋軍紮營地,那是一場失敗的戰爭,從這角度上,那營地範圍裏是需要破一下,這在風水上也說得通。”

李立聽了說:“不得已的話隻好如此自圓其說了,咱們做的許多事情到最後總是無法善終,總是有那麼點變味,就盼望是好的變化吧。”李誌安慰說:“有什麼辦法呢?時勢這鍋湯才最終決定著咱們這碗雲吞的味道,我們要做好皮薄餡靚的雲吞已經是不容易的事情了。”

1946年的春天,福字號的船塢如期破土動工了(今天新會古井造船廠的位置)。作為條件,李福臨答應了三家村的要求,大量招募了古井地區附近的村民作為工人,這也保證了他們在災年裏的生計。出於重重的壓力和考慮,趙氏海外宗親會最終都沒提什麼反對的意見,畢竟,災禍也是他們心頭上的病根,在這樣的時勢裏,即使海外的團體再財雄勢大有再多錢,他們也不能解決村民的吃飯問題。

這一年的開始,一切並無多少好轉。李國平率領的國民黨軍隊很快展開了和解放軍的第二次正麵交鋒,戰火加災荒再加上瘟疫,正如楊太後所說的那樣,這一年裏的災禍就需要百姓獨自去承受了。長年的幸福眷顧對一方土地來說也許是不好的,不經過這一不幸的流年,新會人民也許就不會珍惜日後的穩定幸福。

一次,李國平回到了三家村,對李立等人抱怨說:“這陣子呀,我可是當盡了夾心雲吞,裏外用什麼料都不是味道。”

李立問:“你可是地方上的武裝長官,你盡你的職責就是,有什麼難做的?”

李國平說:“你沒有和解放軍打過仗就不知滋味了,那可是真正的自己人打自己人,你知道,我軍隊裏的兵多數是賭博破產、走投無路才來當兵的,打起仗來能有什麼勇氣?而解放軍的兵則不一樣,聽說北方許多人爭破頭都要加入他們的隊伍...而且解放軍打起仗來真的不要命,有一次呀,我們在山上堵截他們,解放軍要上山進攻必須得度過一條很窄但很深的小河,你知道他們怎麼過的河嗎?簡直太可怕了;解放軍士兵沒有接到停止命令就會不顧一切向前,在過那河的時候,不知道多少士兵進入河裏後被淹死,而後麵跟上的人絲毫沒有因此害怕停頓,最後,屍體填滿了那河溝,後續的隊伍是踩著屍體渡過那河的...你說,和解放軍打仗,我們還能打嗎?拿什麼去跟他們打?當時,我們在山上就被他們這樣的不要命給嚇暈了。”

“解放軍...”那是李立第一次聽到這樣的軍隊名稱。

李誌在旁對李國平補充說:“我看過資料,解放軍其實就是從前的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他們和你們一樣可是抗過日的,都是咱們中國人的軍隊,不過由共產黨領導。小立子你知道麼?早年我在城裏參加的遊行就是共產黨領導的,我覺得他們做的事情比老蔣家的更實在。”李立點頭說:“看來,這解放軍,咱們得找個機會接觸接觸,隻是你這國軍團長別從中給我們摻乎什麼就是!”

李國平說:“你以為我願意這樣打仗?再這樣打下去的話,我看這新會都別住人了...你們的事情我能不管就當然不管,有機會的話,我也想和解放軍的人接觸接觸,看看自己到底該幫什麼人打仗才好。”

李誌給李國平潑冷水說:“你現在是國軍的人,現在天下還是老蔣的,我看你還是先別妄為,小心點的好,咱們村還需要你呢。”

“那倒是。”李國平搖著頭,“回家看看老婆孩子去,走啦!”

李國平走後,李誌對李立說:“你看你看,這日子是越變越複雜了,中國人打中國人,這樣的事情不結束的話,社會就永無太平之日,我們也就永遠無法去開啟那寶藏。”李立說:“咱們在一起打過蒙古人,日本人,當然也有咱們漢人,不過那是在反侵略;現在國內到處都在自己人打自己人,我們確實要想個辦法回避才是。可以想像,不久的將來,解放軍、國軍以及山上的山匪之間一定會需要一個了結,到時再麵對這樣的事情就不好辦了。”

不出李立所料,隻是他沒料到,他們馬上就會卷進一係列兩難的事件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