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望牛嶺是古兜山上延伸出來的一處小山麓,山麓南側是三家村地界,北側則是京梅鄉的地界--那裏正是蔡李佛總館所在地以及創始人陳享的故鄉,陳良正是蔡李佛總館的“棄徒”之一。
小船在山麓南側徘徊了半天,李誌也架起他的四眼金睛觀察了半天,硬是沒看出有什麼路子可穿過山嶺的。最後,李立提議說:“咱們不如先停靠一下,到山上觀察觀察如何?”
李立的提議倒提醒了陳良,他說:“我記得這上麵有個小水庫,那是京梅鄉的飲用灌溉水源所在地,當年鄉人就在山上修了條排水渠,水渠沿著山腰盤旋而下,直達北邊山腳,我想現在這水渠應該是直接通到山北側的水麵上了。”陳良一番話讓李誌仿佛黑夜裏尋到了星星,他一拍大腿說:“找到水渠,我們就可以玩激流衝浪了,直接通過水渠漂到山那頭去!”
“慢著慢著,就算找到了水渠,這船如何能上山呢?就算上得了山,水渠又不是筆直的,碰兩下還不都散了架?”李立當頭給李誌潑了盤冷水。
不過當前已經沒別的法子可想,大夥還是決定先找到水渠再說。
上得山後,眾人沿著山脊往高處走了一段路。這山嶺不是很大很高,很快,一個水庫就遠遠的出現在眾人眼前。於是大夥朝著水庫方向筆直的走了下去,不多久就到了堤壩邊上。
“這不有辦法讓船上山了嘛...”李誌指著水庫一側的泄洪口對大家說。“你們看這泄洪口,現在水庫上的水位正好和排泄位持平,而這滿是青苔的坡麵,正好能讓咱們輕易地將船拉到水庫上麵,要這麼做的話就事不宜遲了,遲些水位過高開始排水的時候,咱們就再也沒轍。”
大夥都覺得有道理,於是李立馬上讓陳良和阿福趕下山,將小船開到這泄洪口下麵,而剩餘的人則繼續尋找那下山的水渠。
沿著堤壩兜了不到半個圈,很容易就見到了這水渠--其實它還能藏在哪裏呢?找到水渠本不是什麼困難的事,最困難的事情是如何讓小船通過水渠安全地漂下去。
這時,林萱遠遠地見到水庫中央漂著一艘小船,船上的兩側都綁著幾個方便靠岸用的汽車輪胎。李立和林萱對看了一眼,馬上明白她意思了。黎燕也注意到了那小船,可能因為台風的緣故,係著船隻的繩子被弄斷後,小船就漂到了水庫中央。
正在李立幾人商量著如何將小船弄到岸邊的時候,李誌卻在一旁使勁擰著一鐵製旋鈕,一邊大聲嚷著:“快來幫忙呀,擰開了這玩意小船自然就會過來啦...”李立恍然大悟,連忙過去與李誌一道,兄弟倆用盡了吃奶的力氣,終於將排水渠的排水量加大了許多。有了活動的水流,水庫中央的小船開始緩緩朝排水渠方向移動,雖然很慢,不過這總算是一個以逸待勞的辦法。過了半小時左右,小船終於離岸邊隻有幾十丈遠了,黎燕耐不住性子,一個燕子翻身就飄到了它上麵,用上麵的船槳將小船搖到了岸邊。
正在這時,水庫的另一頭卻傳來了馬達聲,原來,陳良和阿福不知什麼時候已將小船弄到了水庫上麵,馬上開了發動機就直奔過來。林萱瞪大眼睛對著李立兄弟嚴肅了一陣子,終於忍不住哈哈大笑了起來。到李立也明白過來的時候,他笑彎了腰對李誌說:“早知道如此,剛才倒不如躺這裏睡個覺?”隻有自稱聰明絕頂的李誌到這一刻還不知道他們笑的是什麼。
“李家船”終於到達,真的應驗了“有路必有李家船”這話。阿福一上岸就嚷開了:“論功夫我是遠遠不如陳老夫子,論腦子嘛,阿福我是一向是有腦有福的...”原來,阿福將許多根繩子接到了一起,利用泄洪口閘門上的滑輪,“很輕易”就將小船拉了上來。隻有李立心裏明白,那所謂的“輕易”依然需要花很大的力氣,要不是師傅陳良的千斤墜功夫,恐怕人早被扯下去了。
大夥七手八腳,將幾個輪胎綁到了“李家船”上麵,並將船隻推到了排水渠的口子上,用繩子固定好,最後將馬達上的螺旋槳也取了下來。
所有人又象通過甜水河河穀時的那樣,將自己固定在座位上。準備好一切後,李誌說了聲:“我宣布,三家村史上首次激流衝浪,現在開始!”阿福和陳良同時手起刀落砍斷了兩側的固定繩子,於是小船隨著底下水流開始向前滑動。水渠本來就具有向下的坡度,加上水流的推動,小船越滑越快,漸漸的變得風馳電掣起來。在大夥此起彼落的尖叫聲中,不知道過去了多少時間,小船終於在一個拐彎處躍到了茫茫的水麵上。這時,大夥渾身早濕透了,而狂跳的心髒兀自停不下來,每個人都張大著嘴巴想說句什麼,可就是發不出半點聲響,隻好各自做著手勢,慶祝跨越望牛嶺的成功。
現在小船所處的水麵已經相對寧靜了許多。待喘過氣後,船尾處的阿福將螺旋槳安裝好,陳良用繩子一拉發動機,伴著隆隆的馬達聲,小船終於可以平穩地駛向對岸。這時候已經是下午時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