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3)(1 / 2)

每一件大事都是由無數件小事串連起來的,這是必然。而每一件小事都是意外的出現,這叫偶然。

之所以偶然,就是因為出乎意料。就像楊溯無意間弄哭了張婉,意外的被人教訓了。

整個事件說起來並不複雜,就是早自習下課後,張婉偷襲楊溯,準備去抓他的耳朵。而原因就是前一天晚上的學習小組裏,在一道題上,楊溯讓張婉丟了麵子。而在楊溯沒有注意的情況下,麵對一個拳頭的到來,下意識的握住後順勢一拉,結果,就聽見了張婉的哭聲。

天知道該怪誰,楊溯隻是還原了前幾年混混生涯的本能,而張婉隻是出於開玩笑的心思。可就是這一道題的玩笑,最後竟是引發出了一場血案。

言歸正傳,不管誰對誰錯,女生的哭聲總是能博取人們的同情心。而哭的稀裏嘩啦的張婉最終還是在簽署了無數不平等條約的楊溯的道歉下,恢複了笑容。

本以為事件就此劃下句號,可還未過去幾個小時,楊溯就意外的在樓梯間被人打了。而打他的人,就是張婉的哥哥和他的幾個同學。

雖說事發突然,可也不難猜測是誰做的。誰叫那幾個幕後黑手還躲在旁觀的人群中指指點點呢。楊溯的腦袋即使再笨,也不會認為是張婉告的狀。

李波、張勝、陳帥..一個不愛讀書,專愛惹事的小團夥。也是班上差生的代表,一向與楊溯水火不容。既然水火不容,那總是要惹出點事情來。楊溯相信,這次事件隻是一個小小的開始。

果不其然,其後幾天,不管是校內還是校外,各種小摩擦在兩者之間頻繁出現,已致兩敗俱傷,最終鬧到了政工處。

事件的過程就不詳說了,誰對誰錯也不去評價,這裏隻說結果:兩者之間共三人因傷住院檢查,被政工處緝獲刀具三把,鋼管八根。幸好期間刀具沒有出手,也沒鬧出什麼大事,最終還是被學校重拿輕放了。

如果,這裏說的是如果。如果不是楊溯跟張婉的關係很好,張婉就不會跟他開玩笑。如果不是張婉開玩笑,她就不會哭。如果她不哭,就不會被李波等人利用。如果李波等人不利用,就不會有後麵事情的發生。

好了,不再說如果了。也許後麵的事情終究會發生,但是這一道題的玩笑總算是個引子。

引導後麵事件的出現。而它的後續影響即使在事件結束後也沒有真正的結束,反而又釀造了新的事件的起因。

最直觀的體現就是楊溯的父母看著他好不容易上升的成績,怕他就此又變壞,對他進行了緊密式的成才教育。

何為緊密式的成才教育?就是放學了立馬回家,稍微晚一點就問東問西。朋友打電話說不在,放假不準出去玩,晚自習下課接送更是成了家裏的定例。

對於一個十五歲的少年來說,如此壓迫的生活有何意義?即使楊溯的承受力再高,他的自我控製再好,可體會不到父母的心意,他就總會有受不了的那天。而體現他這一特征的,就是後續事件的發生。

首先,楊溯退出了學習小組,導致學習小組不到短短半個月就無疾而終。要不是有顏玫等人安慰他,怕是當場就跟家裏鬧翻了。也幸好如此,楊溯才得以磕磕碰碰的延續自己成績的複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