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必須看到學校文化對學校的持續影響力。舉兩個例子來說明文化的影響力,一個例子是關於民族文化差異的,另一個例子是關於地域文化差異的。有三個國家的三個婦女在海邊遇著強風,美國婦女捂帽子,日本婦女捂裙子,中國婦女捂帽子又捂裙子,把這個案例作個比較我們就會發現,根本沒有法律製定對此作任何規定,學校也絕不會事先教育和訓練他們,可是她們在同一情景下迅速選擇了不同的行為方式,她們是基於不同的文化背景自然作出不同的選擇。美國人重利益,美國少女選擇“帽子”,因為裙子吹不走;日本民族則是典型的“恥感文化”,丟了帽子不恥辱的;中國人可能要麵子,又講實際利益,裙子是麵子問題,而帽子要花錢買的。再舉一個區域文化差異導致行為差異的例子,是個笑話,但很典型,說有個外星人到中國,先到北京,北京人問:姓社還是姓資?到東北,東北人問:是不是來搞破壞?到上海,上海人拉著外星人到處作展覽賣門票。到廣東,廣東人把它吃了。到溫州,溫州人問,外星有什麼生意好做?這裏沒有什麼法律規則的影子,有的隻是文化差異,北京人關心政治,詢問性質;東北人關心動機;上海人利用別人賺錢;廣東人吃遍天下;溫州人天生的生意腦袋,每個人都是商人。溫州是浙江的典型代表,浙江的民營經濟比重占了95%,人均GDP全國第一,而相臨的江西,資源比浙江豐富,不是浙江人比江西人聰明勤勞,而是文化差異,使江西GDP是浙江的三分之一。

學校文化本身沒有高下之分,一所學校的文化都是由這所曆史積澱而成,在那麼深刻地影響著辦學行為和教育行為,校長不重視學校文化是無論如何說不過去的。

學校應該去塑造現代價值觀為核心的現代學校文化。現代學校文化有三個特征:①現代教育價值觀成為學校文化核心:也就是學校的目的在於為人生造福,不僅為教師造福,並通過教師為學生造福。因而,學校領導幹部將教師作為自己的服務對象,教師將學生作為自己的服務對象,學校中的每一個人都是唯一的寶貴的,值得尊重和善待的。②人性化的師生共同學習成為現代學校文化形態:學習的目的不僅是就業和生存,對人類文明成果的享用和對未知領域的探索是伴隨著人一生的生命需要,因此,學習不隻是學生的任務,也是教師的任務,而且交互作用的師生共同學習過程是人類化的生命之間的交往過程。③競爭創新、開放開拓成為學校文化的精神表征:傳統文化主張力向內用,忍耐節製,主張不偏不倚、適可而止的中庸之道,精神生活中講求恬淡自然、隨遇而安,科學技術的鑽研和物質財富的創造,並不倡導窮根究底、竭盡力量,而現代學校文化鼓勵冒尖、進取和永不知足的創造精神,具備這種精神文化的學校和教師才可能持續發展,在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建立現代學校文化可以為素質教育改革提供三大精神資源:一是為改革提供精神導向:現代教育價值觀決定了學校教育改革的方向,就是要以人的發展為本,將這一價值觀作為衡量學校所有教育教學工作的尺度,有利於使學校和教師樹立服務意識,關注學生的需求和身心發展規律,尊重和善行學生,從而真正建立一種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二是為改革提供了精神動力:學校文化中精神理想與學校教育現實之間巨大的落差,使人在理想的感召下,因對現實狀態的不滿足而產生求變求新的渴望,這種發自教師自身的源源不絕的渴望是教育改革的真正動力源。三是為教育改革提供學校氛圍環境上的保障:改革者在尊重、寬容、提倡個性化發展和自然自足生存狀態的學校裏,是幸福的,改革者在這樣一個適合於個人發展的環境中,他的創造性勞動和艱辛的創業過程獲得了極大的尊重和鼓勵。

問題六:教師和學生的作用。

沒有教師和學生的參與,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學校文化,學校文化不是強製的結果,而是自發自為自然的結果。經常存在著一種見怪不怪的現象,就是我們宣稱的往往和我們做的不一樣。是因為我們像造一個工程一樣去造學校文化,而沒有認識到文化的自發性。因此,一切專製管理製度下的學校都隻可能有宣稱的文化,而不會有真實的文化。實施民主管理是確保教師和學生真實參與學校文化建設的前提,民主管理製度下,學校不僅會有文化,而且學校文化才能成為一種力,叫文化力。民主本身應成為現代學校文化的一種追求,這種追求體現如下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