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聖阿隆索(2)(1 / 3)

“算是吧。正好那邊要召開文化人類學的學會。”

“文化人類學?難道說,你是??”

“波士頓大學的格利高裏·波茲。”男人有些不好意思地捋了捋絡腮胡,“你現在讀的那本書的作者,正是在下。”

28格利高裏·波茲教授拿波茲教授的話來說,《加勒比海的無名指》一共隻印刷了350本,而其中250本現在還在作者手裏沒有賣出去。

“這種學術性的書很難得到大眾的支持。除去大學裏的一些相關研究者外,我這還真是有生以來頭一次與自己的書的讀者相遇。所以也顧不上禮數,忍不住就向你搭話了。”

我把阿格妮絲搖醒,向她介紹了波茲教授。阿格妮絲也覺得這次偶遇非常有趣,既然難得,就非要教授簽名紀念。

“這是我的榮幸。”波茲教授說,“可以告訴我你們的名字嗎?”

我從口袋裏摸出工作用的名片。上麵印著“《美國人》雜誌簽約特派員傑克·克羅斯比”。這和護照一樣,也是“合夥人”準備好的假身份證明。

“所謂的簽約特派員,是指自由新聞記者?”

“差不多就是這麼一回事。《美國人》下一期雜誌打算刊登取材自波克諾共和國的實地報道。所以說,雖然是新婚旅行,其實名義上是雜誌的取材旅行。所以阿格妮絲在名義上是我的西班牙語翻譯兼助手。”

“Hayalgunrestaurantebuenoybarato?”(這附近有便宜又好吃的餐館嗎?)

阿格妮絲立刻就展示了一下她流暢的西班牙語。真不愧是“合夥人”的A級精英。

“說句不相幹的話,這次為了讓編輯部給報銷蜜月旅行的費用,我可花了不少工夫。你可別說出去了。要不然,像我這樣的窮記者又怎麼可能住得起愷撒·格蘭酒店。”

“原來是這樣。這麼一來的話,也許這本書能幫上你一些忙。

如果我的名字能夠出現在報道中的話,那更是感激不盡。”

波茲教授說著,在卷首的空白頁上用粗鋼筆簽了名。

親愛的克羅斯比夫婦

感謝上天讓我們幸運地相遇,祝你們永遠幸福快樂

-於前往聖阿隆索的飛機上

格利高裏·波茲

教授將鋼筆蓋好後,嗯哼地幹咳了幾聲。他一邊將簽過名的書還給我,一邊示意我將耳朵湊過去。

“有這樣的相遇也算是緣分。既然難得,我就給先生你一個忠告。千萬不要每天到晚隻埋頭於工作而疏忽了夫人。否則,可是要吃苦頭的。”

“吃苦頭?”

“也就是所謂的以眼還眼。”教授若有所思地用手指在曬得黑黑的鼻子邊揉了兩下,“不瞞你說,二十五年前我也曾經帶著剛結婚不久的妻子前往聖阿隆索。”

我回憶起了波茲教授書中所寫的波克諾島的曆史。

“二十五年前,不正是巴齊阿塔利諾前總統的?”

“沒錯,那時正好是舊政權的末期。”

29“加勒比的獨眼鬼”

哥倫布之後的波克諾島曆史,大致能夠分為四個時代。

(1)西班牙殖民地時代1492年-1898年(2)美國自治領時代1898年-1962年(3)共和國獨立與巴齊阿塔利諾獨裁1962年-1986年(4)“波克諾革命”之後的民主化時代1986年-所謂的舊政權時代,指的是“波克諾革命”之前,外號“加勒比的獨眼鬼”的獨裁者、安東尼奧·巴齊阿塔利諾前總統對共和國所實行的恐怖與高壓統治。

安東尼奧·巴齊阿塔利諾於1962年宣布這之前一直是美國自治領的波克諾島獨立,並成為了共和國的第一任總統。“加勒比的獨眼鬼”這個聽起來不怎麼友善的外號,則是因為在獨立運動中他遭到了敵對勢力暗殺者的狙擊,而導致左眼失明。

然而,國民對於前總統的評價卻並不怎麼樣。巴齊阿塔利諾原本是一個對美國俯首貼耳的保守派軍人,波克諾島的獨立也並非就是他主動想要改變現狀。他之所以會搖身一變成為“獨立之父”,其實根本就是基於與美國政府的秘密協定。

事情的起因是古巴革命-1959年,菲德爾·卡斯特羅與同誌切·格瓦拉所率領的革命軍推翻了巴蒂斯塔總統的軍事獨裁政權,在加勒比海建立起了新興社會主義國家。他們斷絕了以往與美國的合作,選擇了自主獨立的道路。受古巴革命的刺激,波克諾島上追求自由解放的呼聲也越來越高。島上各地都出現了反美勢力的遊擊活動。

美國政府害怕加勒比海上出現第二、第三個古巴,便打算對波克諾島實行軍事幹涉。然而美國發動的入侵古巴行動卻铩羽而歸,國內外的批判之聲更是一浪高過一浪。當時的美國總統約翰·F·肯尼迪便判斷很難對波克諾島出手。

不想親手剝掉自由之國美國這層鍍金的肯尼迪找到了親美派的巴齊阿塔利諾進行秘密協商。以承認波克諾島的獨立為條件,要求巴齊阿塔利諾將島上的反美社會主義勢力一掃而光。

和肯尼迪結下秘密盟約的巴齊阿塔利諾組織起祖國解放戰線,解散了自治領政府。在民眾壓倒性的支持下,眨眼間就鎮壓了波克諾全島。然後他宣布共和國獨立,確立了自己第一任總統的地位後,“獨立之父”立刻變了臉,開始著手與美國簽訂講和條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