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社會發展中,網的發明創造首先是作為捕魚、捕鳥、捕獸工具出現的。《史記·酷吏傳序》說:“昔天下之網嚐密矣,然奸偽萌起,上下相循,至於不振。”後來人們利用它的象征意義,將一些社會組織所形成的一些凝聚力、作用力等無形的東西也稱為網。卡耐基的執行副總裁黃德芳說:“若二十歲靠體力賺錢,那三十歲靠腦力賺錢,四十歲以後則靠交情賺錢。”俗話也說:“有關係就沒關係,沒有關係就大有關係。”織網就是為了有個好的社會關係,謀富者總是善於羅織自己的人脈網,而這些關係網也總在關鍵時刻助他們一臂之力。
能夠利用別人的優勢,與之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是成功者的法則,也是人與人之間共同發展的規律。人脈就是財富,關係就是能力,尤其是在中國這個極其講究人情麵子的社會裏,人脈的作用不可低估。現在,經濟的高速發展帶來了人際關係的重新排列和組合,一個人一生要麵臨的各種關係比以前更新鮮、更複雜,變化也更迅速,這就要求我們頭腦更靈活,花費更多心思,動用更多手段來經營自己的人際關係。
1.事業成功離不開人脈相助
精於戀愛之道的人大都知道這樣一句金言:“普遍撒網,重點捉魚”,此法是提高成功率的不二法門。在創富路上,也要學會廣撒網,編織自己的人脈網絡。商界名言說:“一流人才最注重人緣。”這句話反過來更令人信服:“最注重人緣的人,才能成為一流人才。”我們在這世間所接觸的大人物和小人物,日後都有可能變成成敗的因素。我們都生活在這密密麻麻、結人無數的人脈網之中,攀授著網絲可以和許多人拉上關係。若能和眾多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使他們成為自己事業上的幫手或生意上的顧客,這樣事業定會大獲成功。
史丹福研究中心曾經發表的一份調查報告指出:一個人賺的錢,12.5%來自知識,87.5%來自關係。這個數據是否令你震驚?再看以下的例子,或許你就會發現人脈競爭力是如何在一個人的成就裏扮演著重要角色的。人是群居動物,成功隻能來自於所處的人群及所在的社會,隻有在這個社會中遊刃有餘、八麵玲瓏,才可為事業的成功開拓寬廣的道路,所以沒有非凡的交際能力,免不了處處碰壁。這就體現了一個鐵血定律:人脈就是錢脈!
身經百戰的投資銀行界老將、台灣所羅門美邦務顧問董事長杜英宗肯定地說:“人脈,或者說人際關係,這是一門人生的大學問,很重要。”
商場如戰場,“專業是利刃,人脈則是秘密武器”,如何以極自然的、有創意的、互利的方式去經營人脈,是勝負的關鍵。位於中國台灣台北市內湖科學園區的益登科技,因為代理nVIDIA(全球繪圖芯片龍頭廠商)的產品,從默默無聞的無名小卒,迅速躋身為國內第二大IC通路商,且每年獲利超過一個資本額。總經理曾禹旖創造了赤手空拳在6年內,打拚出一家市值逾新台幣80億元公司的奇跡。
與曾禹旖相交20多年的朋友吳憲長說:“在同業中或同輩中,論聰明、論能力,曾禹旖都不能算頂尖,但是他能遇到這個好運,八成以上的因素在於他的人脈。因為他很願意與別人分享,大家才會‘好康道相報’(台語,意指利益共享),機會之神才會眷顧他,而不是別人。”曾禹旖十分信奉一個哲學:“20—30歲時,一個人靠專業、體力賺錢;30—40歲時,則靠朋友、關係賺錢;40—50歲時,靠錢賺錢。”
好萊塢則流行這樣一句話:一個人能否成功,不在於你知道什麼(what you know),而是在於你認識誰(whom you know)。卡內基訓練大中華區負責人黑幼龍指出:這句話並不是叫人不要培養專業知識,而是強調“人脈是一個人通往財富、成功的入門票”。黑幼龍舉例說:“美國老牌影星柯克·道格拉斯(知名男影星麥克·道格拉斯的父親)年輕時十分落魄潦倒,有一回他搭火車時與旁邊的一位女士攀談起來,沒想到這一聊就聊出了他人生的轉折點。沒過幾天,他就被邀請至製片廠報到,原來這位女士是知名製片人。這個故事的重點在於:即使柯克,道格拉斯是一匹千裏馬,但也要遇到伯樂,一切才能美夢成真。”
一個人脈競爭力強的人,擁有的人脈資源相較別人往往更廣更深。在平時,這個人脈資源可以讓他比別人更快速地獲取有用的信息,進而轉換成工作、升遷的機會,或者財富;而在危急或關鍵時刻,它往往可以發揮轉危為安或臨門一腳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