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事件的真相到底是怎樣的呢?
岸信一雄是由“東食公司”跳槽到伊藤洋貨行的。伊藤洋貨行是以衣料買賣起家的,所以食品部門比較弱。因此,伊藤才會從“東食公司”挖來一雄。有能力、有幹勁的一雄來到伊藤洋貨行,宛如是為伊藤洋貨行注入一劑強心劑。
事實上,一雄的表現也相當好,貢獻很大,十年來將業績提升數十倍,使得伊藤洋貨行的食品部門呈現一片蓬勃的景象。
但從一開始,一雄和伊藤間的工作態度和對經營銷售方麵的觀念就呈現出極大的不同,隨著歲月的增加裂痕愈來愈深。一雄是屬於開放型的,非常重視對外開拓,常支用交際費,對部下也放任自流,這和伊藤的管理方式迥然不同。
伊藤是走傳統、保守型的路線,一切以顧客為先,不太與批發商、零售商們交際、應酬,對員工的要求十分嚴格,要他們徹底發揮自身的能力,以嚴密的組織作為經營的基礎。這樣的伊藤當然無法接受一雄豪邁粗獷的做法,伊藤因此要求一雄改善工作態度,按照伊藤洋貨行的經營方法去做。
但一雄依然按照自己的方法去做,而且業績達到水準以上,甚至有飛躍性的成長。他說:“一切都這麼好,證明這條路線沒錯,為什麼要改?”如此,雙方意見的分歧愈來愈嚴重,終於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伊藤隻好下定決心將一雄解雇。這件事情雖然從人情方麵說不過去,但是卻關係到企業的存亡。對於最重視秩序、紀律的伊藤而言,食品部門的業績固然持續上升,但是他卻無法容忍不遵守紀律的現象。因為這會關係到整個企業的管理,會毀掉伊藤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基業。從企業紀律的角度來看,伊藤的做法是正確的。
這個例子告訴我們:企業必須把紀律放在重要位置。對於大部分員工來說,自我約束是最好的紀律,他們應清楚理解紀律本身的意義,即保護他們自己的切身利益。所以領導不必親自出麵嚴明紀律,當需要強製實施懲罰時,這既是領導者的錯誤,也是員工的錯誤。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一名領導應該在其他的努力不能奏效的情況下才借助於紀律懲罰,尤其應該澄清的是,紀律不是領導顯示權威和權力的工具。
員工們的許多不良表現都會成為進行紀律懲罰的原因。對於一般的違紀行為,它們的形式和性質都不會有太多的不同,不同的隻是它們的程度。人們常常會忍受一些輕微違反標準或規定的行為,但當違反了大紀或屢教不改時就需要立刻采取明確的紀律懲戒。人們違反紀律會有很多原因,大多數是因為不能很好地調整適應。導致這些後果的個人性格特點包括馬虎大意、缺乏合作精神、懶惰、不誠實、灰心喪氣等。所以,領導的工作是幫助員工做好自我調整,如果領導是個明辨事理的人,他會真誠地關心員工,使員工在工作的同時享受到更多的樂趣,逐漸減少自己的違紀行為。如果員工麵對的是一位一天到晚拉長著臉,講話怪聲怪氣,動輒以懲罰別人為樂趣的無聊的領導時,找一些遲到早退的借口,逃離關係緊張的工作環境,還會是出人意料的嗎?
領導應該把紀律視為一種培訓形式。那些遵守紀律的人理應受到表揚、提升;而那些違反了紀律或達不到工作標準的人理應受到懲罰。要讓他們清楚自己的行為是受到紀律約束的。
管理者要做執行紀律的模範
一個普通的人要想獲得別人的尊重,就必須具有他人所沒有的優秀品質,作為一個企業領導更是如此。如果你不具有獨特的風格,將很難獲得下屬的尊敬。而在此特質中,最重要的就是領導者本人的自我要求,這一點其實是很自然的。有一句話叫做“律己才能律人”。
自己的原則與方法不是一朝可成的。你必須有“三軍可以奪帥,匹夫不可奪誌”的決心和毅力,在不斷地嚐試與努力中鍛煉自己,促使自己一步一步地走向優秀領導的境界。
那麼請問,你對自己的要求遠甚於下屬嗎?偶爾你也會站在客觀的立場上為自己的下屬設身處地地想一番嗎?要知道這種態度和涵養是自己身為領導所必須具備的。一天到晚為自己打算的人,絕非一個優秀的領導,要知道在你做這些努力的過程中,一舉一動都逃不過下屬的觀察。
令人遺憾的是,有些領導總是忽視或沒有能力做到嚴格“自我要求”,遇事總是喜歡歸咎於他人。對一些荒謬透頂的事,他們做起來卻感到特別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