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共賬號流傳著這樣一個管理故事:
孫老板手底下有個保健品公司。公司下麵有一個業務部門,其中有十多個業務員,統一由業務經理領導。
在這十多個業務員中,有兩個人業務做得最好,但他們和其他同事的關係卻不太好。在其他同事看來,這兩個人太“獨”了,而且競爭心太強,把自己部門的人都當成競爭對手,老搶自己人的生意。
但是在這兩個人看來,這完全是其他人的嫉妒心在作祟,認為其他人不像他們那樣努力,還總是在背後說風涼話。
業務經理給孫老板建議是,公司內部的和諧最重要,應該把這兩個業務員辭退。但是,愛才惜才之心又讓孫老板左右為難:是遷就那兩個能幹的人,還是遷就大家?於是,他便向人力資源方麵的專家請教。
專家問:這兩個人的人品有問題嗎?孫老板說:人品沒問題,但個性有問題。專家說:那真正的問題在於你的部門經理,他沒有起到應有的協調作用。
領導在經營企業的過程中,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如員工間的矛盾,員工在工作中的懈怠、推諉,工作分配與員工能力不相符等。如上述案例所展現的,並非一個簡單的誰對誰錯的問題,而是涉及管人重要還是管事重要的問題。
在管人與管事之間如何尋找最佳平衡點?如果將管理總分值算為十分的話,那管事大概要占到三分,管人則要占七分,相對管事來說,管人更加重要、更加專業。所以管理學界有這樣一種說法:三分管事,七分管人。
如何管事?管事的關鍵在於理。“理”就是梳理,就是總結經驗教訓,想辦法從根本上做好一件事情。理事就是學會製定規則,讓員工按規則做事,而不用整天告訴他應該做什麼;學會按流程做事,按部就班地完成任務;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學會抓大放小,學會授權,將自己解放出來;學會解決員工做事過程中出現的種種問題,多溝通,解決矛盾,運用激勵手段讓員工創造佳績。
如何管人?“管”意味著管理者要具有管人的能力和影響力,讓自己成為大家的榜樣,讓大家向自己看齊;意味著要找到合適的人去做事,要學會慧眼識才;意味著要給員工提供合適的舞台,充分發揮出他們的才華;要學會用恩威並施的手段管出效率,用籠絡人心的手段獲得認同;“管”還意味著知人善用,要能把難管的人用好,而不是簡單地把不好管的人開除。
在現代社會中,管人管事已由一種單純的智能思考發展成一種被認為高尚優越的職業活動。成功的管理者的前提一定有這樣一條:他必須深知管理的目標和本質。無數企業的管理實踐表明:管理無定式,隻要是有效的模式和方法,就是好的管理。
如果一個企業在人事方麵出現了問題,即使風光一時也避免不了走向衰落的危機。然而,令人憂慮的是,很多企業在人事方麵陷入困境,常常讓自己糾結於企業內耗和一團亂麻之中。本書就是針對企業管理中的關鍵問題,講述企業領導應該如何合理選擇、使用、留住人才,如何贏得人心,創造業績;如何解決內耗,讓員工做事有章可循,同時又能發揮出員工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如何高瞻遠矚,隨機應變,以及實現無為而治。
《三分管事七分管人》一書結合企業管理理論知識以及大量企業成敗的案例,從中國企業管理中的薄弱環節入手,為廣大管理者提供經驗。如果企業領導能夠從企業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靈活借鑒本書中介紹的方法和技巧,相信一定能夠對其工作有所裨益。
書中難免錯謬之處,敬請讀者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