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從客人的角度看

優秀的企業文化能夠起到廣告的作用,從而把潛在的顧客吸引過來。而對現實的顧客來說,優秀的企業文化能夠提高顧客的滿意度,尤其是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對飯店這樣的特定的行業來說,做到以人為本,一方麵我們關注我們的員工,提高了員工的滿意度,從而達到情感服務;另一方麵我們關注我們的顧客,了解他們的個體需求,在規範服務的基礎上做到個性服務,延伸服務和金鑰匙服務等,這樣就會讓我們的顧客在飯店找到家的感覺,提高滿意度。

餐飲餐廳的誠信建設

人無信不立,企業無信不長。市場經濟是誠信經濟,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誠信是個私企業的生命,這是實踐證明了的一條真理。

信用是現代經濟的基石。現階段,我國絕大多數餐飲企業對信用的認識還停留在淺顯的字麵理解階段,將誠信簡單等同於信用,企業的信用建設一片空白,並且無從下手,加強餐飲企業信用管理體係建設迫在眉睫。

1.信用建設需從“零”開始

很多餐飲企業認為,隻要企業對股東財務清晰、對員工以人為本、對客戶童叟無欺、對政府合法納稅就是講誠信,本企業就是信用企業。誠信是一種主觀意識,是自律;而信用是一種製度,是一種人們在市場經濟活動中形成的經濟關係的客觀反映,是他律。信用是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而產生的,它既包括主觀道德層麵的誠信概念,也包括信用製度的內涵、道德和思想教育、製度的約束,因此不能將誠信和信用簡單等同。

2.完善機製構建信用體係

我國餐飲行業曆經多年的發展,規模化、現代化程度不斷提高,但與此同時,缺乏誠信的行為仍隨處可見,如在菜品研發上,模仿抄襲成風;在菜品製作上以次充好;在同行競爭上,故意詆毀;在人員招募上,互挖牆腳等。要提高餐飲企業的信用管理水平,必須加強行業信用體係建設和完善社會機製。

目前,餐飲業的相關管理部門都或多或少地掌握著企業的信息,這些信息有的屬於商業機密,有的屬於個人隱私,但更多的信息可在不違反法律法規的前提下公開,便於社會公眾掌握和利用。

3.要完善信用產品供求機製

信用服務機構要善於利用餐飲企業公開的信用信息,加工信用產品,提供信用服務,形成信用市場的供給。

4.要完善信用的懲戒和褒揚機製

行政管理部門應通過信用分類管理,嚴格監控有失信記錄的餐飲企業。形成社會約束機製,讓違法失信的餐飲企業在公共服務、銀行信貸等方麵喪失便利。

5.建設重在全員參與

食品行業誠信體係建設是一項長期工作,是由全社會廣泛參與的係統工程。誠信體係建設,特別是餐飲服務企業,要有高標準,又要切合實際。重要的是全員參與。企業需要文化底蘊與道德建設水準的目標,自覺履行行業標準和社會責任;監管部門要堅定信心,在錯綜複雜的形勢下,不斷強化監管的針對性,突出重點;消費者需要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及時依靠和支持監管部門開展及時的檢查與處罰。社會各方隻要從自身做起,都來關心支持食品行業的誠信體係建設,我們一定會取得長足的進步。

“7步法”打造餐廳品牌

品牌是一種附加在產品及服務上,最後歸屬於產品名稱或服務名稱之上的綜合特征、其目的是為了辨認某個銷售者或某群銷售者的產品或勞務,並使之與同行的產品和勞務區別開來,使消費者樂意並持續使用你的產品和享受你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