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人際關係經濟學(1)(3 / 3)

二是物質形式的禮品,中國人辦紅白喜事,都會準備一本禮簿,誰送了多少禮金,送了什麼禮品,都會一一記錄在案。等對方將來辦事,也會備一份相當的禮品給對方,作為回報。尤其有趣的是,一般人在送禮時,都會根據關係的親疏程度和對方的實際情況,反複掂量,看到底送多少合適,一副相當務實的態度。

三是送禮的窮富之分。給富人該送什麼,給窮人該送什麼,是有講究的。給富人送禮,主要是為了借此和權勢人家拉拉關係,聯絡聯絡感情,以後求人辦事就好說了。而給窮人送禮,則打水漂的風險就要大得多。不論是東方和西方,也不論是古代還是現代,禮始終是貫穿與維持人際關係的一個尺碼,禮節和送禮也不是一門簡單的學問。人們之所以這樣崇尚禮,也是為了一種預期的收益。對於送禮的掌握程度以及運用技巧的差異,則決定了一個人在人際關係中優劣勢態的不同。

最後,中國有一句古話,“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居深山有遠親。”傳統的觀念認為這是一種勢利,但在經濟學家的眼中,卻是一種理性。理性地處理人際關係,能夠使人更加理智和嚴謹,減少麻煩和損失。相信大家都有共同的感受,富人借錢,很容易,而窮人借錢,卻很艱難,為借錢吃盡了苦頭。其中緣由,就是有著付出與回報的問題。借錢給富人,一是不擔心富人將來還不起,再者就是我今天幫了富人的忙,日後我也有可能用得著富人的時候。而借錢給窮人,則風險相當大,很有可能是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即便窮人人品很好,不是那種賴賬的人,但他償還能力的有限性卻不能不讓人擔憂。

人常說“好朋友,勤算賬”,也是一種理性。因為人與人之間說到底是一種利益關係,朋友之間如果賬算不清,彼此都感到自己好像是吃了虧,久而久之,好朋友也會反目成仇。現實婚姻上的門當戶對,是另一種理性,因為彼此條件相當,所以彼此的付出與收益也就相對平衡,雙方結合的基礎就比較牢固。而癩蛤蟆想吃天鵝肉,則是一種不理性,最後受傷又吃虧的隻有癩蛤蟆,因為你和人家相差太遠,你付出的再多在人家眼裏都是微不足道的,人家也許根本就不會放在心裏。

在現實生活中,也不乏一些慈善家,他們常常主動幫助那些身陷困境中的人渡過難關,如接濟身邊生活困難的人能夠生存,幫助那些失學兒童重返校園,給貧困地區和災區的人們以物質援助,或者向社會公益事業進行捐獻。在經濟學家的眼裏是一種超乎理性之上的理性,是一種高境界的理性。他們的付出,也許終生都不會得到受助者的回報,但是卻從另外一個方麵增加了他們做人的道德砝碼,即提高了他們在人們心目中的威望和聲譽,而這種威望和聲譽,是一種無形的財富,是用金錢難以買到的財富。

人的本性是利己的,現代經濟學對人的研究也是建立在這種對人性承認的基礎之上的,所以經濟學家眼裏的人,都是理性人,他所從事一切活動的目的都是為了實現個人利益的最大化。可是在處理人際關係的過程中,大家都是順應人性,遵循經濟學道理,但對理性的認識有別便有了世俗和高尚之分。

網絡與傳統的較量

每天一到下班的點,小波就會進入網絡聊天室與一幫網友們談天說地。這不,小波正跟一個新網友聊得起勁,手機響了半天也顧不上接。

隨著計算機網絡逐漸成為人際交往的媒介,本來與朋友之間的交流方式也發生了很多變化,新的相遇機會大幅增加。

作為理性的經濟人來說,網絡交友相對於傳統的交友,其投資成本是高還是低呢?

如果就某一感興趣的主題呼籲大家進行討論,具有類似興趣愛好的一些人就會給予回應。如果就某些社會潮流發表自己的一些感想,產生共鳴的人們就會作出相應的回複。而且,自己也有可能成為回複別人觀點的一方。因為能夠把信息傳達給距離自己很遙遠的人們,所以很快就會有很多誌同道合的人或者產生共鳴的人出現。

這樣,很快就能組建起研究會、同好會或者好朋友團體。而且,這些團體成員在團體即將成立之前是互不相識的,在時間、金錢各方麵的成本都是較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