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漢默希和比德爾的調查研究中可以發現,相貌的經濟利益是普遍存在的。那麼,這種普遍存在的根源在何處?
經濟學家認為,人的收入差別取決於人的個體差異,即能力、勤奮程度和機遇的不同。漂亮程度也是其中的差異之一。
漂亮包括先天的稟賦和後天的培養。屬於天生能力的部分包括臉蛋身材,它可以使漂亮的人從事長相平平的人難以從事的職業,如演員或模特。漂亮的人少,供給有限,自然市場價格高,他們的收入自然也高。
除了臉蛋和身材,漂亮還包括一個人的氣質,這種氣質是人內在修養與文化的表現。兩個長相接近的人,也會由於受教育程度不同表現出不同的漂亮程度。受教育多,文化程度高,收入水平高,這就是正常的。
漂亮也可以反映人的勤奮和努力程度。一個工作勤奮、追求上進的人,自然打扮得體、舉止文雅,這些都會提高一個人的漂亮得分。
有些女孩子花大把錢投資於美容方麵。在她們看來,“釣得金龜婿”是人生最簡單的投資。不可否認,投資相貌將獲得利益,但相貌所表現出的吸引力更多的在於“智慧”,包括打扮自己身段的智慧和武裝自己腦袋的智慧。
對女孩子來說,既要投資自己的美麗裝扮,更要投資自己的能力。另外,要投資時間與感情給那些有潛力的男人,而不是已經很有成就的男人。因為投資“高價股”往往比投資“潛力股”風險更大,“潛力股”成長獲得的財富是你們共同的。
對大多數醉心於專業鑽研、工作、商戰的男人來說,他們也需要注意裝扮,畢竟相貌的“利益”不要小視。
憑什麼他的工資比你高
某大型國企,在紅火過一段時間後,由於產品老化,更新換代跟不上,逐漸蕭條,後來連職工的工資也發不出了。好在研發部的幾位成員加班加點終於開發出一項新產品,還沒投產,就吸引了一批訂單,預計兩年後就可讓企業起死回生。企業為了獎勵研發部的幾個人員,每人發獎金一萬元。這本是一件好事,可辦公室裏的人卻憤憤不平,他們認為研發部的本職工作就是搞研發,為什麼還要另發獎金?再說,研發部人員在搞科研,其他部門的人也都跟著忙,加班給他們打印資料,不僅沒有加班工資,連正常的工資都領不到。現在研發部發獎金了,卻沒有他們的份,這不公平也太明顯了嘛!
企業重獎做出成績的研發人員的做法無疑是正確的激勵方法,而職工的說法也不能說沒有道理。在現實生活中,同一個單位裏,大家都是同樣的上班下班,為什麼僅僅因為崗位不同,薪水就有著巨大的差異呢?有的人工作輕鬆又體麵,工資卻很高;有的人幹著又髒又累的活,工資卻很低。要解釋這個問題,就要涉及經濟學上的替代效應。
什麼是替代效應呢?替代效應是指當一種商品的相對價格下降時,消費者增加對該種商品的消費(以該種商品作為“替代”);而當一種商品的相對價格上升時,消費者減少對該種商品的消費。比如你到市場買水果,一看橙子降價了,而蘋果的價格沒有變化,這樣你會多買橙子而不買蘋果。
生活中替代效應普遍存在。我們日常的生活用品,大多是可以相互替代的,我們可以根據其價格的變化情況,從經濟實惠的原則出發,安排我們的生活。蘿卜貴了多吃白菜,白麵貴了多吃米飯;買不起真名牌,用仿名牌來替代。有時替代效應也與價格無關,比如發生禽流感以後,大家會用豬肉等來替代雞肉。
一般說來,一種東西的替代品越少,它的價格就越高,它的價值就越大。古代文物和藝術品之所以價值連城,就是因為它沒有替代品。《清明上河圖》隻有一幅,所以就成為國之瑰寶,價值連城。普通工人之所以薪酬低,就是因為能替代的人多,你不願意幹,別人爭著幹。
商家深知替代效應的微妙,不斷推陳出新,要讓自己的產品獨具特色、不可替代。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隻有這樣,才能保持絕對競爭優勢。一個企業百年不敗,除了具備產品優勢外,還應具備豐富的企業文化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