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向美麗征稅
前段時間,江蘇省某著名高校的畢業生小周做了一個“大眼睛、雙眼皮”的美容手術,花了近兩千元。是接二連三的應聘失敗讓他痛下決心走進醫院的。小周曾到幾家公司應聘市場銷售的工作,筆試成績都很理想,但一過麵試關,他就被淘汰。幾家公司的招聘人都說他“眼睛小、沒神”,形象和氣質不適合這份工作。
從調查結果來看,很多大學畢業生都做了美容整形手術,他們當中女生居多,也有不少男生悄悄加入。畢業生們希望借助靚麗一新的外表,在激烈的求職競爭中為自己增添一份自信。
如果你有過找工作的經曆,相信你一定不陌生,你的同學裏麵、競爭對手裏麵,通常是長相英俊、漂亮的更容易受到青睞。
演員奧蘭多·布魯姆(Orlando Bloom)在《魔戒》之中隻是一個配角,但在獲得奧斯卡各項大獎的《魔戒》各路人馬中,他賺錢最快、最多,到現在已經賺了32億港幣。究其原因,隻因為他長得帥。而大家都願意為漂亮埋單。於是,有人依據公平原理,提出應該向美麗征稅。這樣的建議,應該會受到大多數人的讚同吧。
很多長相普通的人在遭遇帥哥美女時,一般會安慰自己:我雖然長得不漂亮,可我會比他們生活得更好。但一項最新研究結果可能會打擊到他們:漂亮的人不僅僅外表漂亮,還更有錢、更成功,也更容易相處。
據美國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那些他們認為最美的人比那些看上去長相平平的人,收入至少會多7%。長相漂亮的人會讓人們產生好感,樂於與他們合作。
基於美貌更容易幫人們在同事間建立合作關係,所以漂亮的人賺錢多。研究人員排除了這樣一個可能:越成功的人越自私。事實上,研究人員發現,平均而言,漂亮的人比長相一般的人更不自私。人們之所以更喜歡同漂亮的人合作,是因為人們認為他們更有幫助。研究顯示,人們一向對漂亮的人做出更積極的判斷,同時和他們建立更好的合作關係。另外,39%的美男和美女被認為有幫助,隻有16%的長相一般的人被認為有幫助,相貌醜陋的人的這一比率則降為6%。
相貌的經濟利益是個別存在還是普遍存在呢?
1994年,得州大學的漢默希和密歇根大學的比德爾共同撰寫了一篇關於容貌對經濟的影響的著名文章,並發表在經濟學術期刊《美國經濟評論》上。這篇文章基於三項調查,其中兩項在美國展開,另一項則在加拿大。調查者們上門拜訪了許多居民,了解他們的教育、培訓和工作經曆,並在此基礎上,謹慎地對每一個受訪者進行容貌吸引力的評分。評分體係包括從一等(最好)到五等(最差)五個檔次。在美國開展的兩項調查擁有更多受訪者,其中大約有15%的人被評為長相“十分平庸”或者“不好看”,也就是得到了評分體係中的四等或者五等。
調查結果顯示,得到一等和二等評分的男人,他們的收入要比容貌為中等水平的人高出5%。而長相“十分平庸”或者“不好看”的人,他們的收入要比容貌中等者低9%。在職業女性中,結果也大體相同。這項調查把受訪者的教育程度、工作經驗及其他影響收入的因素作為評分時的調節指標,以便更直觀地體現容貌對收入的影響。
漢默希和比德爾承認,對於某些特殊職業如推銷員,給予長相好的人較高的報酬是很正常的。但這並不能解釋容貌造成的收入差距。他們認為,這種收入差距的根本原因,是雇主的偏見——對於帥哥或美女的偏愛。盡管用人單位沒有明文規定長相好的人優先錄用,但這是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