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其中原因,需要用到經濟學中的博弈論,我們先來看一個非常典型的博弈:囚徒困境。 一位富翁在家中被殺,財物被盜。警方在偵破過程中,抓到兩個犯罪嫌疑人,並從他們的住處搜出被害人家中丟失的財物。但是,他們矢口否認曾殺過人,辯稱是先發現富翁被殺,然後隻是順手牽羊偷了點東西。於是警方將兩人隔離,分別關在不同的房間進行審訊,由地方檢察官分別和每個人單獨談話。檢察官說:“由於你的偷盜罪已有確鑿的證據,所以可以判你一年刑期。但是,我可以和你做個交易。如果你獨自坦白殺人的罪行,我隻判你三個月的監禁,而你那抵賴的同夥要被判十年刑。如果你拒不坦白,而被同夥檢舉,那麼你就將被判十年刑,他隻判三個月的監禁。
但是,如果你們兩人都坦白交代,那麼,你們都要被判5年刑。”這兩個人該怎麼辦呢?他們麵臨著兩難的選擇——坦白或抵賴。顯然最好的策略是雙方都抵賴,結果是大家都隻被判一年。但是由於兩人處於隔離的情況下無法串供,所以,假設每一個人都是從利己的目的出發,他們選擇坦白交代是最佳策略,因為坦白交代可以期望得到很短的監禁——3個月,但前提是同夥抵賴,顯然要比自己抵賴而坐10年牢好。這種策略是損人利己的策略。不僅如此,坦白還有更多的好處。如果對方坦白了而自己抵賴了,那自己就得坐10年牢,太不劃算了!因此,在這種情況下還是應該選擇坦白交代,即使兩人同時坦白,至多也隻判5年,總比被判10年好吧。所以,兩人合理的選擇是坦白,原本對雙方都有利的策略(抵賴)和結局(被判1年刑)就不會出現。
假如他們在接受審問之前有機會見麵溝通,他們一定會相互約定拒不認罪。不過,接下來那樣一個約定也不見得管用。一旦他們被分開審問時,每個人內心深處那種企圖通過出賣別人來換取一個對自己更有利判決的想法就會變得十分強烈。這麼一來,他們還是選擇不了對雙方都有利的策略,這就是博弈論裏經典的囚徒困境的例子,又稱為囚犯的兩難選擇。
其實,加入鼠盟的小耗子們就如同上麵的囚犯。每隻耗子會想:如果別的耗子都不跑,它有兩種選擇:它不跑,可能會被貓吃掉;它跑,一定能逃出貓的爪子。結論是,當其他耗子不跑時,它先跑是有利的。如果其他耗子都跑,它跑,還有可能活下來,而如果它不跑,肯定被貓吃掉,結論是其他耗子都跑時,它絕對也應該跑。耗子們都這樣做出選擇,結果本來團結起來也許能把貓打敗,最後卻隻顧自己逃命,仍可能小命難保。
無論是以行業自律價的形式,還是以禁折令的形式出現的價格同盟,最後也都會和這個鼠盟一樣土崩瓦解。當行業“領頭羊”確定了行業自律價時,每個企業都會想,別人都遵守價格同盟協議不降價時,我降價,會占領更大市場,我不降價,原有市場份額不變,兩者相比還是降價有利。別人都不遵守價格同盟協議實施降價時,我降價,仍可保持原有的市場份額,我不降價,原有的市場就會被別人搶占,比較起來還是降價有利。每家企業都按同樣的推理做出選擇降價的決策,價格同盟協議就成一紙空文了。
寓言故事中使鼠盟難以形成的原因是貓的強大無比;使價格同盟難以實現的原因是市場供求力量強大無比,不可抗拒。在市場經濟中,決定價格的最基本因素是供求關係。供小於求,價格上升;供大於求,價格下降,這是什麼力量也抗拒不了的。在不完全競爭的市場(壟斷競爭、寡頭、壟斷)上,企業隻能通過控製供給來影響價格,想把自己硬性決定的價格強加給市場是行不通的。在汽車、民航這類寡頭市場上,每個企業所考慮的隻能是自己的短期利益,而不是整個行業的長期利益,因此,當整個行業供大於求時,不要寄希望於每個企業減少產量來維持一定的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