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實證研究設計(3)(2 / 2)

本研究運用結構方程模型分析方法對兩個經驗模型進行了概念層麵的檢驗。在模型檢驗過程中,采用了Bagozzi和Edwards(1998)提出的方法,將每個概念維度的所有觀測變量進行加權平均,得到的分值作為該維度的組合分值,以提高模型的簡效性。同時,運用隨機分割樣本組(測定樣本和效度樣本)的複核效化(cross-validation)方法對模型的穩定性進行檢驗。。

結構方程模型的擬合評價指標可以分為三類:一類是絕對擬合指標,用來評價事前的理論模型能夠預測合擬合觀測數據的協方差矩陣的程度,主要指標包括卡方檢驗值、GFI、RMSEA和ECVI等;另一類是增值擬合指標,也稱比較性擬合指標,用來對一個比較嚴格的基準模型(baselinemodel)和理論模型進行比較,測量其擬合改進比率的程度,主要指標包括AGFI、NFI、TLI、CFI和IFI等;最後一類是簡約擬合指標,用來評價模型是否存在過度擬合的情況,從而對模型的複雜性進行檢驗,主要指標包括PNFI、PGFI、PCFI和AIC等。本研究主要基於上述指標對模型擬合效果進行評價。

5.4.2其他數據分析方法

結構方程方法主要是用來檢驗概念之間的結構關係,對於其他方麵的數據處理還需采用多種數據分析方法。除了結構方程分析外,本書還將采用以下幾個基本的數據分析方法:

1、描述性統計分析

描述性統計主要對樣本基本資料,包括企業的規模、所屬行業、成立時間等進行統計分析,說明各變量的均值、百分比等,以描述樣本的類別、特性以及比例分配狀況。

2、信度和效度檢驗

信度是指衡量效果的一致性和穩定性,利用Cronbach"salpha值來衡量。本研究將針對每個變量所對應的問卷題項,計算Cronbach"salpha值評價信度。效度是指測量工具能正確測量出想要衡量的性質的程度,即測量的正確性。效度可分為內容效度(contentvalidity)、構建效度(constructvalidity)和準則相關效度(criteria-relatedvalidity)等三類。本研究中的各測量題項都是直接測量,在同一時期內很難找到其他標準資料作輔助,無法進行準則相關效度的分析,閃此僅討論內容效度和構建效度。內容效度旨在檢測衡量內容的適切性,本研究為達到內容效度,以相關理論為基礎,參考現有實證研究的問卷設計,並加以修訂。問卷初稿完成後,多次與相關領域學者和企業界人士討論修止,因此,確信應有相當的內容效度。所謂構建效度指測量出理論的概念和特征的程度,因r分析有時被用來檢測構建效度。

3、相關分析

本研究以Pearson相關分析研究外部環境特性、內部組織特性、組織間關係特性、內部組織整合、外部組織整合、吸收能力、產品創新程度與新產品開發績效等變量間的相關係數,考察各研究變量間是否有顯著相關,作為下一步分析變量間相互作用的基礎。

4、多元回歸分析

本研究以多元回歸分析探討外部環境特性、內部組織特性、組織間關係特性與外部組織整合,外部環境特性、內部組織特性與內部組織整合,內外部組織整合、吸收能力與新產品開發績效之間關係,檢驗研究假設,為結構方程模型分析做準備。

5.5本章小結

本章介紹了論文的基本研究方法,重點對實證研究的調研問卷設計、數據收集和模型檢驗方法作了闡述。本研究的基本思路是通過基於大樣本統計的實證模型對相關假設加以檢驗。本研究使用管理感知的方法,運用7等級語義量表和李克特量表對變量進行測量,同時對概念量表進行了評估。最後,對本書實證研究的主要分析工具及其應用條件和數據分析方法作了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