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萬壽聖節(2 / 2)

我見她是因掛念朱高煦而致病,安慰她道:“他臨去之時不是對你說過讓你放心嗎?他們一定可以得勝回來的。等他回金陵來,一定會向姐夫提親。”

她仍有些許惆悵之意,說道:“姨娘說得是,可我還是放心不下……”

她的話還沒有說完,鄭和滿麵喜色,從前殿進來,向我們說道:“娘娘,皇上今天又遇上一樁大喜事了。前線先鋒來報,安南國平定,淇國公與漢王殿下得勝回朝,正在班師回金陵的路上!”

唐飛瓊的愁容頓時一掃而空,急忙站起奔到鄭和麵前,睜大眼睛,帶著驚喜之色問道:“鄭公公,這消息是真的嗎?”

鄭和微笑道:“皇上傳旨犒賞三軍,怎會有假?柱國公大人在殿中也聽見了,詳細情形大小姐回府後可詢問國公,奴才隻聽見了後麵一半。”

唐飛瓊激動不已,向我說道:“姨娘,是真的!”

這場勝仗本在意料之中,我見他們都如此開心,心情也無比愉悅。

史載永樂五年四月,丘福、朱高煦、“靖難”舊將張玉之子張輔率兵出擊安南,安南國王胡漢充動員全民頑抗,設置重重障礙陷阱,據險死守,但是仍然不敵明朝數十萬大軍攻擊,明軍一路所向披靡,曆時短短五個月就平定了安南,俘敵竟達二百餘萬,安南國王及其將相王侯均被捉拿。

永樂五年九月,朱棣下詔將安南劃歸為中國郡縣,設交趾布政三司,轄安南十七府,一百五十七縣,下詔改封昭儀陳天卉為安南郡主,命安南臣民前來金陵迎接她回返安南郡。二十一世紀的越南國,在朱棣統治的永樂年間,隻不過是中國境內一個普通的小小郡縣而已。

安南大捷後,前來金陵朝貢覲見大明皇帝的各國使者絡繹不絕,朱棣更加繁忙。

天氣將近入冬,我在紫宸宮中替朱棣謄抄《聖學心法》,軒窗外一陣寒風吹來,將我的淡紫衣袖吹起,在硯台旁輕拂蘸上了點點墨跡。

荷兒急忙走近替我將衣袖挽起,說道:“娘娘小心沾汙了衣袖。若是讓皇上看見,又要責怪奴婢不精心伺候娘娘呢!”

我低頭寫字,說道:“他不過是說說而已,怎麼會責怪你們?”

荷兒笑道:“娘娘說得是,皇上看似嚴肅威儀,對待宮人卻都是極好的,每次說要責罰奴婢,隻為提醒大家小心謹慎些。貴妃娘娘和賢妃娘娘都禦下寬厚,奴婢聽老宮人們說,經曆了幾朝後宮,倒難得一見有這樣平靜的時候。”

我不覺停下了筆,問她道:“你整天無事就去探聽這些小道消息?那你還聽她們議論些什麼?”

荷兒笑道:“奴婢還聽說,朝鮮來的那些美人時常暗自歎息,說如果早知道皇上身邊有二位如此出眾的娘娘相伴,當日就不該萬裏迢迢到中國來。”

我心中一動,問道:“是不是呂婕妤說的?”

荷兒點頭道:“娘娘猜得不錯,正是呂婕妤。朝鮮美人中獨她品貌最出眾,又能歌善舞,難免有爭寵之心。奴婢們都覺得她一舉一動都在刻意模仿娘娘,以討皇上歡喜,可惜還是力不從心,學也學不像的!”

我說道:“我們不用猜測別人想什麼了,宮中美人眾多,在宮中虛度時日,確實耽誤了她們的青春年華,我一直想勸皇上將年紀大些的宮女都賞賜銀兩放出宮去。”

荷兒欣喜不已,說道:“若能如此,就是奴婢們的福氣了!”

她見殿中無人,又悄悄道:“奴婢前日還聽說一件事,漢王最近常常進宮來,有人傳說安南郡主與漢王之間關係暗昧……”

我回憶起那日壽典之時陳天卉聽說朱棣即將送自己回安南時的怪異神色,再想想漢王朱高煦那風流倜儻的邪魅表情,忙道:“你從哪裏聽說的?此事有幾分可信?”

荷兒道:“奴婢與安南郡主所住玉蘿宮侍女相熟,是她們偷偷告訴我的。因為安南郡主這幾日就要回安南去了,她們才敢說出來。”

我對她道:“既然人都要走了,以後不要再傳說了。”

荷兒立刻點頭應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