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嘉一拍額頭道:“怎麼把這茬給忘了!”天下喪亂,南北隔江對峙,譙郡等地出於夾縫之間,譙郡境內每天都有外來的流民和從譙郡遷走的本地人。人口流動太過頻繁,以至同村之間很多人互相都不認識,同村之間都不認識,何況同縣之間呢?這種小規模的選舉最重要的就是互相認識知根知底。現下這種情況選舉自然就不能順利實行了。
祖逖既然將選舉其中的不足指出來了,楊嘉自然不會再不多奪量實情的推行選舉,隻得懊惱道:“那就隻能等土斷之後再實行選舉了!”
祖逖點頭道:“土斷之事不急,現在當務之急是糧草問題。軍隊肯定是要擴大,可現下所囤的那點糧食隻夠我等幾人吃,日後招募士卒,所需糧食隻會更多。”
“那奮威的意思是?”既然祖逖提出糧草問題,那祖逖肯定早有腹案了。所以楊嘉不緊不慢問道。
果然祖逖道:“我的意思是開坑荒地,屯田屯糧,以備北伐。此當務之急。”
“奮威所以極是,定國之術,在於強兵足食,秦人以急農兼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既然屯田那就‘民屯’,不要‘軍屯’!士兵主要任務就是打仗,沒必要在閑暇時間耕地,平日勤於操練,戰場時會更加勇猛!”楊嘉說完這話詢問似的望著祖逖,畢竟祖逖才是拍板人,‘民屯’‘軍屯’還是祖逖說了算。
“嗯!這話說得對,士卒天生就是打仗的,閑暇時間不讓他們操練,反而拿鋤頭耕地,上戰場了還怎麼又膽色拿到殺敵?中朝年間‘民屯’舊製,借官府牛耕地者,官取八分,自得兩分。自家牛耕地者,官取七分,自取兩分。現下譙郡流民絕大部分無牛,且連年受戰亂,年年路有餓殍,生活極是不易,譙郡‘民屯’我們就六(河蟹)四分成,有牛者對半分。明馨你覺得怎樣?”
楊嘉聽聞不禁讚道:“奮威這般體恤民情,真乃譙郡百姓之福。隻是不知奮威在哪發現了荒地?”
祖逖絲毫不在意楊嘉的稱讚道:“先前謝塢主告訴我說在酂縣和銍縣中間曾發現大片的荒地,後來我專門派人去查看,終於是找到了那片荒地,那片荒地出於一片片的山穀之中。我派去的人度量之後得出結果,那片荒地大概有一百五十頃左右。”
楊嘉低頭心算一番緩緩開口道:“奮威這恐怕不夠!要擋住北方胡虜,譙郡至少要招募一萬兵馬,而我們隻有區區一百五十頃田。遠遠養不活軍隊。”
古代田地產量低下,一畝地隻能產六斛粟,而每個士兵一年得吃掉十斛糧食,去掉佃客所得的分成和消耗糧食,譙郡一萬人至少得需要三百頃田地才能支撐的起來北伐。
顯然祖逖也考慮到這個問題,緩緩道:“這也是我請你過來商曜的最主要的問題。”
“我們所遇的問題說來也簡單,無非四個字‘開源節流’。”
祖逖聽聞道:“隻能開源,莫說節流。那些個流民小戶農家生活本不易,跟他們六(河蟹)四分成已經很少了,若是再少,那些個流民辛辛苦苦忙活一年還是養不活自家老小,這事不到萬不得已還是不要做。”
楊嘉笑了笑道:“奮威體恤民情,難道楊嘉就不知道農家生活不易!?奮威放心,這事楊嘉隻會開源,不會節流。”
“那如何開源?”
“簡單!找那些譙郡大戶,地主強宗去。”
Ps:╮(╯﹏╰)╭這度量衡果然不好換算,瞬間少了好幾億個腦細胞。求收藏,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