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解讀機會風險(1)(1 / 2)

賭徒

有個人布置了一個捉火雞的陷阱,他在一個大箱子的裏麵和外麵撒了玉米,大箱子有一道門,門上係了一根繩子,他抓著繩子的另一端躲起來,隻要等到火雞進入箱子,他就拉扯繩子,把門關上。

一天,有12隻火雞進入箱子裏,不巧,一隻溜了出來,他想等箱子裏有12隻火雞後,就關上門,然而就在他等第12隻火雞的時候,又有兩隻火雞跑出來了,他想等箱子裏再有11隻火雞,就拉繩子,可是在他等待的時候,又有3隻火雞溜出來了,最後,箱子裏一隻火雞也沒剩。

大道理:投資者往往不了解盡快停損的重要性,當情況開始惡化時,依然緊抱著飄緲的幻想,無法客觀分析現狀,以賭徒的心態,盲目堅守以致持續深陷,直至無法挽回的地步。因此,平衡的心態往往比精巧的分析更重要。

第一次機會

兩國部隊在沙漠上展開了曆時一個多月的拉鋸戰。一個月下來,雙方士兵都疲憊不堪。

一天,雙方的指揮官同時接到上級的命令攻占一個荒廢已久、卻具有戰略價值的碉堡。

軍機刻不容緩,兩軍指揮官立即命令部隊向碉堡進發。他們與碉堡的距離相同,他們的部隊也是同樣的疲憊。根本沒有可能以指揮官所命令的速度進發。

甲軍的指揮官下令:每次停下來休息,隻準10分鍾,到時間立即前進。體力不支的人不必扶持也不必急救,免得影響進程。

乙軍指揮官下令:堅持到底。一刻也不能休息。為了減輕負擔,除了水壺和武器,其餘東西一律扔掉,甚至連幹糧也不許帶。如果有停下的,一律視為違抗軍命,就地槍決。

甲軍出發時300人,到達碉堡的有200人。乙軍出發時也是300人,但到碉堡時隻剩100人。但是一陣槍響後,包括指揮官在內,甲軍全死在了碉堡附近。

為什麼結果是這樣。原來,乙軍早到了10分鍾,先架好了機槍等著。

大道理:在競爭激烈的商場,真正成功的老板決不會告訴自己:“不必緊張,別人不可能更下工夫。”他們知道,幸運總是降臨到那些能夠努力奮鬥搶占先機的人身上。

創造出來的機遇

上世紀20年代的時候,有一位歐洲的神父到我國山東傳教。在傳教的同時,他看到當地人民生活非常苦,動了惻隱之心,他苦思良策想改善教友們的生活。

有一天,神父走過一戶人家,看見婦人在門口梳頭,有些頭發掉在地上。這一幕觸發了他的靈感。神父想起了他的家鄉歐洲,從工業革命後,工廠紛紛設立,廠內的女工都必須戴發網上工,一來避免頭發卷入機器,二來也是一種裝飾。如果把婦女掉在地上的頭發撿起來,然後編織成發網銷到歐洲去,不是可以改善教友們的生活嗎。

於是,神父就告訴婦女們,在梳頭時,務必把落發收集起來。另一方麵,他又告訴商人,拿些針線與火柴交換婦人的零碎頭發,編織成發網,外銷歐洲。

他的計劃果然實現了。巧妙的一個想法,結果是一舉三得。既增加了農民的收入,還使商人賺到了錢,同時,又滿足了歐洲女工的需要。

大道理:創業賺錢,關鍵在於利用好腦力資源——真正的企業家就是滿腦子創意的才子。

調酒的技藝

在很久以前,法國波爾多地區的一個酒坊遭遇到一場災難。據說一種專門咬食葡萄根的害蟲,在短短的時間內,就將整個葡萄園完全毀滅。

望著成片壞死的葡萄樹,酒坊老板欲哭無淚。而且,過了不久以後,就到了酒坊一年中最大的節日——新酒上市的時候。望著其他酒坊的新酒擺在市集上的盛況,老板也隻能無可奈何地準備將前幾年累積下來的陳酒拿出去賣。對一個酒坊老板來說,這樣做是一件很丟人的事情。

但當他在地窖中整理陳酒的時候,忽然間靈機一動,將各種陳酒混在一起,配成了一種新的酒,他嚐了嚐口味,味道竟非常獨特。於是,在開心之餘,他將這種用陳酒調製而成的酒,當成酒坊本年度新出品的酒,果然大獲成功。

據說,從那以後,法國的酒坊裏就開始興起調酒的技藝了。

大道理:隻要善於變化,舊的也往往可以變成新的,無論是產品、方法,甚至是頭腦。

小工人與大生意

日本三洋電機的創始人井植歲男,是一名成功的企業家,在他的辛勤經營下,企業從無到有,蒸蒸日上。

有一天,他家的園藝師傅對他說:“社長先生,我看您的事業越做越大,而我卻像樹上的蟬,一生都坐在樹幹上,太沒出息了。您教我一點創業的秘訣吧。”

井植點點頭說:“行。我看你比較適合園藝工作。這樣吧,在我工廠旁有兩萬坪空地,我們合作來種樹苗吧。樹苗1棵多少錢能買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