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解讀商業競爭(2)(2 / 3)

10天後,齊王已經不抱希望來看他的鬥雞。沒料到紀先生這回卻說:“差不多可以了,雞雖然有時候會啼叫,可是不會驚慌了,看上去好像木頭做的雞,精神上完全準備好了。其他雞都不敢來挑戰,隻有落荒而逃。”

大道理:活蹦亂跳、驕態畢露的雞,不是最厲害的。目光凝聚、紋絲不動、貌似木頭的雞,才是武林高手,根本不必出招,就令人望風而逃。

執行官的買賣觀

海爾集團首席執行官張瑞敏對企業管理常有與眾不同的觀點。

對於普通企業的營銷人員來說,做生意莫過於千方百計推銷產品,擴大市場占有率。但在張瑞敏看來,營銷的本質不是“賣”,而是“買”。這一見解真可謂驚世駭俗。

張瑞敏的觀點是,“從本質上講,營銷不是賣出東西而是買。買進來的是用戶的意見,然後根據用戶意見改進,達到用戶的滿意,最後才能得到用戶的忠誠度,企業也才能獲得成功。”此觀點別具一格,獨具匠心。不以“賣”求“買”,也不以“賣”強“買”,更不是“一錘子買賣”,而是以“買”促“賣”。

大道理:你的產品在市場上賣得好不好,是不是受消費者歡迎,最終還得要顧客說了算。善於傾聽顧客意見,要比單純地把產品賣出去顯得更為重要。隻有既重賣又重買,才能實現雙贏。

柯達的反擊

1984年的洛杉磯奧運會前,富士公司為了從柯達公司手中奪取更大的市場份額,花了幾百萬美元,獲得了此屆奧運會膠卷的指定產品資格。富士壓根兒就沒有想到柯達會采取反擊行動,所以便高枕無憂地等待著奧運會的開幕。

柯達發現,富士公司所謂的“獨占性”僅有運動會舉辦的那兩周時間和指定的體育場館,在其他的時間和地點,富士並沒有什麼特殊的舉動。柯達公司將宣傳的重點放在了奧運會舉辦前那狂熱的6個月中。柯達公司讚助了美國田徑隊和奧運會田徑預選賽,聘用有可能奪冠的幾個熱門運動員為其大力宣傳,並且使整個洛杉磯充滿了柯達的出版物、電視宣傳片和張貼廣告。待到夏季奧運會來臨時,很多人甚至沒有注意到富士公司,反以為是柯達讚助了這屆奧運會。

在獲取奧運會指定產品資格一戰中,柯達輸給了富士,好在柯達能痛定思痛,盡管花費不少,但總算沒有在奧運會的整體戰役中徹底輸給對手。

大道理:市場競爭中,等待和抱怨都是沒有用的。如果我們不能改變現狀,隻有先接受,然後在這種情況的基礎上,做最大的改善和提高。

先穿後交錢的鞋子

美國沃爾弗林公司生產的一種鬆軟豬皮鞋,名為“安靜的小狗”。這種鞋定價多少合適呢。他們打算定價在5美元上下,卻不知道消費者是否認可。於是,就先進行試銷。

先把100雙鞋無償交給100位顧客試穿。待8周之後,公司派人登門收鞋,如有人想留下,就交5美元。後來,多數顧客都留下了鞋子。得到這個消息,公司馬上把價格定在7.5美元一雙。並開始大張旗鼓地生產。這次銷售獲得了極大的成功。

大道理:有時候,隻有“明白”了顧客“認可”的標準之後,你的定價才會更貼近市場,你的產品才會真正的成功。

低成本

小驢馱著一袋大豆走在大路上。

路邊的小白兔看了,突然嚷道:“驢大哥,口袋上有個小洞,大豆在一粒粒地往下掉哪。”

“沒關係,掉一兩粒不要緊。”小驢滿不在乎地往前走。

又走了一會兒,一條水牛拍著小驢的肩膀說:“小弟,口袋上有個洞,趕快想法兒縫上,大豆漏掉不少啦。”

“沒事兒,我快要到家了,掉不了幾粒的。”小驢仍然不當回事兒,隻顧埋頭趕路。

等小驢回到家裏才吃驚地發現大豆已經所剩無幾了。

大道理:占領市場是重要的,也是必需的,卻無須把它提升到戰略位置,視之為公司發展的全部。生產的惟一目的就是銷售商品,轉換成貨幣,實現最大利潤追求。隻有如此,方能真正地讓公司長足發展,始終在激烈的競爭中站穩腳跟。

定價的學問

有一家仿古瓷廠生產的瓷瓶在一家商店銷售,定價500元一個,在商店擺了不少,一個也賣不出去。後來有人給商店出主意,說這種商品主要不應賣給中國人,而應當賣給外國人。

於是商家把瓶子全部收起來,店裏隻放一個,價格則從500元漲到5000元。不久一個外國人看了就想買,可是想要一對。經理講:“本店隻有一個,不過明天我一定想法再幫你找一個來,今天你先把這個拉走。”外國人一再囑咐一定要再找一個來。第二天,這位外國人來到店裏,看到給他準備好了一個,十分高興。可這位外國人又帶來一位,表示也要一對,經理講:“今天晚上一定去找,請你明天再來一趟。”由於以為是費了一番周折買到的,外國人非常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