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麵上看,朱世壽這五十多萬元確實是一個不小的數字,但它起到的作用,卻可以說是超五千萬乃至更多。畢竟吃人家的嘴軟,拿人家的手軟,因為有朱世壽這一次的大方出手,在後來的開發中,隻要是涉及到這些部門的,這些部門的領導都是一路綠燈,並且有的還主動給朱世壽出主意,想辦法,讓朱世壽既減少審批環節,又節省相應經費。這些,很多都是不能用錢的金額來衡量的。
在第一個電站建設期間,按照聘請的高級工程師的建議,朱世壽又組織人員對下一個電站建設做前期的開工準備。第二個電站的裝機容量是十萬瓩,建站的地質條件和建設條件也不錯,並且它的位置在上一個電站的下遊,因為第一個電站的建設,修建第二個電站時,對水流量可以通過第一個電站進行適當調控,因此,也減少了修建過程中的一些不可控因素。
電站建設的最大特點就是投資金額大,回收周期長。朱世壽在綿江修建的第一個電站由於隻有五萬瓩,投資額一兩個億,他向銀行貸了將近兩個億的款。但修建第二個電站時,由於裝機容量是第一個電站的兩倍,投資也是第一個電站的兩倍,因此,要建設第二個電站,仍然得向銀行貸款。雖然朱世壽在房地產上賺一些錢,但畢竟還是金額有限,並且基本上投入到第一個電站上了,第二個電站的建設就必須全額貸款。好在是有第一個電站作為抵押,再加上在房地產建設和第一個電站的建設上所形成的信用,用第一個電站作抵押再貸款也並不困難。
在第一次貸款時,按照綿江市農業銀行行長給朱世壽出的主意,說是可以以農業水利建設項目的名義貸款,這樣利息就要比以電站建設名義貸款利息低。誰都知道,貸款利息當然是越低越好。誰願意用高利息去貸款呢?後來,朱世壽簡單地算了一下,僅農業銀行行長的這個建議,就可以節約不少利息。也因此,在第一個電站竣工時,朱世壽大方出手,主動請了農業銀行的領導出席竣工儀式,並送了一部當時最時興手機作為回報。而作為農業銀行來講,不僅放了貸,完成了自己的放貸任務,而且又做了好人。這完全是一個一舉多得的事情。
常言說:“人找錢難,錢找錢易”。朱世壽這些年在商場上的摸爬滾打,使他不僅懂得了不少商場和官場的顯規劃,也懂得了不少商場和官場的潛規則。也因此,無論是在房地產上開發還是進入水電開發行業,都能夠得心應手,這與他出手寬綽大方不無關係。
民間的一句很有些哲理的話,叫做“撒得開才收得攏”,朱世壽對這句話可以說是運用得非常好。
在不斷地營造的良好氛圍中,朱世壽在綿江的水電開發建設在順利地推進。在省城的房地產,盡管朱世壽把主要精力轉到了綿江的水電開發上,但由於高石磊從一開始就和朱世壽一直在一起,對建築行道裏的奧妙之處也基本掌握了,因此,在朱世壽沒有在省城的時候,由高石磊管理著,在省城的建築項目也在順利推進。
對於朱世壽來說,這兩個行當都可以說是在齊頭並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