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這一類事情是一般人最感興趣的了。能夠在談話的時候,講出這樣動聽的事情,無論對聽的人,還是對講的人,都是一種滿足。
但是,這一類的事情在我們的生活中畢竟不多。有些轟動社會的新聞,是用不著你來說別人就已經聽說過的。即使是你親身經曆過的比較特殊的事情,也不必到處一講再講。此外,你在某一個場合講很受歡迎的故事,在另外一些人麵前就不一定受歡迎。因此,你若認為隻有那些最不平凡的事情才值得談,那你就會經常覺得無話可談了。
其實,人們除了愛聽一些奇聞軼事以外,也很願意和朋友們談一些有關日常生活的普通話題。比如,小孩子長大了,要進哪一所學校比較好啦,龍木被蟲子咬了應該買哪一種殺蟲藥啦,這個周末有什麼好電影看啦,等等,這些都是良好的談話題材,也都能使談話雙方感到有興趣。總之,當你選擇談話的主題時,你要了解對方是否對此感興趣,對方所具備的知識和經驗是否能夠將這次談話進行到底。如果你能做到這一點,那麼,你就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優秀的談話者。
在一個團體之中,共同的認知是最重要的。要使溝通雙方都有同感,這是我們溝通所必須達到的目的。所謂同感就是共同感覺,它是建立在共同認識之上的一種感覺。人其實也是感覺動物,每時每刻都被上千種信號所刺激。但是,這麼多信號為什麼不會使我們手忙腳亂呢?這是由於人腦的處理功能很卓越,它隻挑選最重要的感覺供我們判斷。
我們知道,人的全部感覺被五種器官分享,因而可以分為聽覺、視覺、觸覺、味覺、嗅覺。其中,隻有味覺是由內在器官舌頭分享,其他幾種是外在的。但是,嗅覺也可以說是內在的,因為鼻子總是端端正正擺在臉上,隻有在極其特殊的場合能夠有同感。而視覺、聽覺、觸覺都是容易觀察的,所以很容易有動感。
每個人在感覺能力上都會有側重點,其中總有一種感覺比較出色。
一般來說,視覺出色的喜歡看,聽覺出色的喜歡聽,觸覺出色的喜歡動。如此區分之後,你就可以通過觀察判斷,采取相應的配合措施,從而達到與他人有同感,有了同感就可以更加順暢地溝通。
為了尋找共同的感覺,在相互溝通中,我們有時也需要投其所好。無論是在哪種場合下與人交際,總是可以通過很多渠道了解到對方的喜好。對他人喜好之物表示興趣,可以順利地達到同步。
投其所好並不容易。有個問題不適合主動挑起話題,更多的是要進行暗示,表明是不經意地和他人的興趣愛好相一致,這會更令他人興奮。如果主動挑起話題,往往達不到效果。比如說有個喜歡寫詩的人,你要是主動去和他大談特談寫詩,他可能很厭煩,因為這方麵他是專家,你所說的在他看來一句都說不到點子上。如果你無意中表示出興趣來,讓他來談論,你們溝通就會很迅速地達到融洽。不經意地表達出同別人一樣的興趣愛好,會讓別人主動趨近自己。他會心想:啊!他也喜歡。當團體成員在相互的溝通中,都表現出主動的趨近性時,他們的共同感覺就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