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要舍得花血本(1 / 1)

人才培養,特別對業務骨幹的培養是管理者保護下屬高素質的必由之路;人才投資是管理者提高企業競爭力的戰略舉措,因為產品競爭力歸根到底還是由具備競爭力的人才創造出來的。怎樣做到呢?要舍得花血本!

基於這樣的認識,世界上很多著名公司都非常舍得出巨資培養自己的專門人才,如日本的大榮公司,它的董事長中內功就是如此。中內功除了每年派1000多名職工到國外參加專業培訓外,還從個人積累中拿出180億日元巨款,創辦了日本第一所“流通大學”,培養商品生產和銷售的專門人才。

原聯邦德國漢莎航空公司總裁漢斯·盧,是一位富有遠見、重視人才的經營專家。從1956年到1973年,這個公司先後創辦了“漢堡技術學校”,“法蘭克福飛機乘務員學校”等,培養了一大批高素質的航空業務人才。值得一提的是,日本鬆下電器公司,即使在生產、銷售不景氣的情況下也沒有乘機裁減員工,而是加強對員工的培訓。通過培訓,提高了工人的生產技術和管理人員的管理水平。由於有了高素質的人,鬆下公司的產品競爭力大大增強,終於渡過了難關。

通過培訓培養業務骨幹,隻是人才培養的途徑之一,業務骨幹最終是在實際鍛煉中培養起來的。日本的士光敏夫有這樣一個“重擔子主義”的育人方法,給業務骨幹以重壓,讓他們在實際工作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業務水平。的確,不是“英雄造時勢”,而是“時勢造英雄”,首先應給英雄提供發揮其英才的環境、場所。他們認為,要尊重業務骨幹,就必須委以重任,否則就是一種罪過。壓重擔以培養、鍛煉業務骨幹,就是士光敏夫“長期經營計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現在,日本東芝集團的事業蒸蒸日上,可以說是與士光敏夫這種用人政策分不開的。

美國西屋公司於1906年就成立了自己的業務骨幹教育中心,其主要任務就是為企業選拔業務骨幹和培養業務骨幹。在美國有300多個工程大學,而西屋公司與其中150個工程大學建立了聯係。企業需要培養什麼人,西屋把計劃先給學校。西屋教育中心專職人員有800名,在學員畢業前,他們都要親自到培訓的大學去麵談,著重考核學員的素質,從中錄用人才。如從1979年到1980年間,他們共麵談11400人,最後隻錄用780人。西屋培養業務骨幹主要有以下10種方式:

(1)對錄取的新職工開辦幾周講習班,然後分配到有關業務部門去增加感性知識。

(2)對所有職工每年輪訓一次,時間長短不一。

(3)科長以上幹部要到西屋總部學習幾周或幾個月。

(4)選擇有前途的廠長(包括上過大學的)送大學深造1至2年。

(5)職工上業餘大學及格的給助學金。

(6)每年專門訓練各級經理。

(7)給工程技術人員、管理專家參加各種國際學術會議提供機會。

(8)參加國內各種學會。

(9)提倡專家到學校去兼課。

(10)舉辦各種學術討論會、演講會。

業務骨幹需要培訓,這人所共知。然而采取何種培訓方式,才能取得實效,保證學以致用?需要管理者重視和研究,是一個大課題。

管理者有對員工實施教育的義務,同時這也有助於管理者自己的工作。但是事實上,許多管理者並沒有認識到這點,或者認識到了卻沒有討諸實行。

如果科長對其組長實施教育的話,則組長就可以充分了解科長的立場,進而指導員工,使工作能有序地進行。此外,科長本身也可以安心,因為如果有人生病或外出的時候,也有人可以代理。

要抽出時間對員工進行教育是非常困難的,所以最好以在職訓練為主,特別是問題發生的時候,更是絕好的教育機會。

身為管理者,有必要表揚能夠對員工實施教育的人,因為他不害怕自己的地位可能會受到的威脅,而盡力於幹部教育。

對員工的教育,具體方法如下:

人在被賦予責任的時候,往往會產生工作幹勁,因此要將著眼點放在這裏,采取全員負責製。

例如將十個人組成一組,雖然該組的責任是由組長承擔,但是可以由每位組員負擔一部分。

首先明確各個人承擔的責任,如誰負責品質管理,誰負責衛生管理,誰負責清潔,以及誰負責下班後的收拾等,隻要這些方麵的事情,每個人都能按照組長的安排,認真去做,如此一來組長就能輕鬆地進行管理了;

身為管理者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培養業務骨幹。但是一般人都無法順利做好,其原因有許多,其中以責任心和自負心強烈,結果由自己親手工作的理由居多,其次是因接班人無機會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