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小人物能起大作用(2 / 2)

《戰國策》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中山國君宴請都城裏的軍士,有個大夫司馬子期在座,隻有他未分得羊羹。司馬子期一怒之下跑到楚國,勸說楚王攻打中山國。中山君被迫逃亡,他發現,逃亡時有兩個人拿著戈跟在他後麵,寸步不離地保護他。中山君回頭問這兩個人說:“你們是幹什麼的?”兩人回答說:“我們的父親有一次快要餓死了,你把一碗飯給他吃,救活了他。後來,我父親臨終時囑咐我們:‘中山君如果有難,你們一定要盡死力報效他。’所以我們決心以死來保護你。”中山君感慨地仰天而歎:“給予,不在於多少,而在於正當別人困難時;怨恨,不再於深淺,而在於恰恰損害了別人的心。我因為一杯羊羹而逃亡國外,也因一碗飯而得到兩個願意為自己效力的勇士。”

《三國演義》裏的曹操更是因為對待“小人物”態度的不同而影響大業。在官渡之戰兵處劣勢時,曹操聽說袁紹的謀士許攸來訪,竟顧不得穿衣服,打著赤腳慌忙出來迎接,對許攸十分尊重。許攸感其誠,遂為曹操出謀劃策,幫了他的大忙。禮賢下士的曹操借助這個“小人物”的力量成就了許多大事。然而,曹操也吃過忽略“小人物”的虧,當他誌得意滿,一帆風順時,西川的張鬆前來獻地圖,他卻態度傲慢,以致於給張鬆留下了“輕賢慢士”的壞印象,於是張鬆改變了主意,把本來要獻給曹操的西川地圖,轉而獻給了劉備。這對曹操來說不能不是事業上的一大損失。可以想象,曹操對張鬆如果像當年對許攸那樣尊重,西蜀的地盤說不定早就成了曹操的天下了。帝王的霸業讓一個小人物給耽誤了不少。

所以,作為管理者,一定要記住:把鮮花獻給身邊所有的人,包括你心目中的“小人物”。不要總是時時處處表現出高人一等的樣子,要知道,再有能力的人也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都辦好,再優秀的藍球運動員也不可能一個人贏得整場比賽。在經營管理中,人的因素至關重要,有了人才會有事業,有情義同時也會帶來效益。俗話說:“不走的路走三回,不用的人用三次。”說不定,有一天,你心目中的“小人物”會在某個關鍵時刻成為影響你的前程和命運的“大人物”。

在某一家公司,行政部和財務部兩個部門的經理都是大學畢業,年齡、經曆相仿,都非常有才華。

行政部經理為人和善、善於走群眾路線。在日常工作中,對下屬分寸得當,恩威並施。在業務上嚴格要求,從不放鬆,但偶爾出了什麼差錯,他卻總能為下屬著想,主動承擔錯誤,為下屬擔保,從而很得民心。

每當出差,總是不忘帶點小禮物、小玩意兒,給每一個下屬一份愛心。而財務部經理雖然工作成績也是不凡,但在對下屬的管理中,卻嚴厲有餘,溫情不足,有時甚至很不通情達理,缺少人情味。曾有一位下屬的老父親得了急病,等把老人送到醫院,急急忙忙趕到工作單位,難免耽誤了幾分鍾。雖然這位下屬平時工作勤懇,兢兢業業,從不誤事,但這位經理還是對其進行了嚴厲的通報批評,並處以相當數量的罰款。弄得大失民心,怨聲載道。長此以往,終於各得其所,在不久的一次公司內部的人事調整中,行政部經理不但工作頗有業績,而且口碑甚佳,更符合一個高層領導的素質要求,被提拔為副總經理。而那位財務部經理雖說工作幹得也不錯,但沒料到下屬中有一位他從來不放在眼裏的“小人物”的同學的父親是本公司的總經理,他有失人情味的管理方式,在領導眼裏,其實不利於籠絡人心,不利於留住人才,隻好繼續做他的部門領導。可見,“小人物”的力量彙在了一起,足以推翻任何一個“大人物”。

所以,第一,不要輕易得罪“小人物”。不要與他們發生正麵衝突,也不值得發生正麵衝突,以免留下後患。

第二,學會與“小人物”們交朋友。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不要用實用主義的觀點去處理與“小人物”的關係,等到“有事才登三寶殿”時,就晚了。

記住:你平時花在“小人物”身上的精力、時間都是具有長遠效益和潛在優勢的。在不遠的一天,也許就在明天,將得到加倍的報答。誰知道你將會遇到什麼棘手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