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既可自己創新,也讓別人為自己創新(1 / 2)

管理活動具有綜合性、複雜性、多變性的特點,所以,管理工作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需要有冒險意識。這種創造性的活動就需要新經理具有不斷進取的創新開拓能力。尤其是在現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信息瞬息萬變的時代,工作的多變性和動態性更加顯著,形勢複雜多變,機會轉瞬即逝。管理者如果不善於提出新問題,開拓新領域,就無法跟上形勢的變化,就隻能使自己的工作處於被動。

不斷進取的創新開拓能力,是管理者必須具備的能力之一。沒有開拓創新的能力、就隻能因循守舊,墨守成規,工作就自然沒有起色。有了不斷進取的創新能力,永不衰竭的進取心,任何艱難困苦,落後保守都不能阻擋我們前進的步伐。

美國第32任總統羅斯福也是一位極具創新能力的政治家。

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爆發了一場迄今為止最嚴重、最持久的經濟危機。當時的總統胡佛隻知道墨守成規,還是一味推崇亞當·斯密提出的、100多年來對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起過重大推動作用的“看不見的手”理論,奉行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1932年在競選中,胡佛除了毫無根據地發表盲目樂觀的演說外,拿不出任何新政策來擺脫經濟危機。而羅斯福則針對美國經濟危機,深刻地分析其原因,大膽提出“為美國人民實行新政”,要用政府力量調節和改革經濟。後來,他采納凱恩斯理論徹底放棄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實行國家幹預經濟政策。羅斯福總統為美國人民實行的新政,是一種超凡大膽創新之舉,“新政”使美國逐步擺脫經濟危機,獲得新的經濟增長,也標誌著資本主義世界自由放任經濟時代的結束,國家調節幹預經濟政策的開始。羅斯福的新政,也是他能夠成為200多年來美國最具影響力的總統的原因之一。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每一個成功的人都需要具有開拓創新能力。胡佛總統在經濟危機麵前正是缺乏創新能力,墨守成規,所以連任競選失敗。而羅斯福正是依靠他的創新能力,當上總統。

很顯然,跟著別人跑,隻能是第二名。這說明要敢於超過跑在前麵的人,才是強者。把這個道理用在開辦公司的問題上,也是要敢於往前“跑”。如何才能往前“跑”呢?那就要靠個性化的經營,靠創新意識。但有一個問題:有很多公司老板不喜歡員工創新,隻喜歡順從。那麼一個想要辦好自己公司的管理者,如何克製壓抑有個性的員工呢?

很多公司都想使自己有一點特色,即個性化,但又苦於無路、無計可尋,所以開始模仿那些成功公司,一天兩天過去了,一個月兩個月過去了,一年兩年過去了,結果就跳不出模仿的圈子,反而束縛了自己的創造力。這是要命的!

公司管理者的創新一定要有自己的風格,否則談不上有自己的創新魅力。創新不能成為“模仿者”,而是公司管理者在激烈市場競爭中,根據自己的風格對產品進行各種改進、變換和擴充,使產品更有應變力和競爭能力。

現代人追求的是個性,社會發展也要“有自己特色”,的確,沒了個性,沒了特色,變得與眾人一樣,豈不無聊。

同樣,公司管理者和部下的關係也要有一種特殊的風格,既不同於作威作福,也不同於絕對服從,甚至逆來順受。

舉例來說,大家都知道,馬術的最高境界是“鞍上無人,鞍下無馬”,這正是鞍上有人,鞍下有馬的極致。

而達到這一極致,則是人與馬不斷衝撞,控製與反控製,動用利益與恐嚇交錯的手法,使人的統治術與馬的反抗達到一種默契與和諧。最後達到較高境界,可以說,此時,風格已經形成。

同樣,公司管理者與部下之間難免會有磕磕絆絆。無法容忍部屬反抗的公司管理者,愚蠢至極;而不知反抗公司管理者的部下,則全無智力可言。因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