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如何才能全麵提升自我的素質呢?我們提出了以下幾點:
(1)要有“如履薄冰”的敬業心態
英雄大業不是一蹴而就的,不經一番風霜苦,哪有梅花撲鼻香?成大功、立大業者,都得經過艱苦卓絕的奮鬥,誌向遠大者僅以受磨難而論是不夠的,因為受磨難與受得了磨難的人相當多,不一定個個都能出名,人人都能成英雄、有成就。其事業更不是在粗心大意和僥幸中完成和取得的,往往都抱有“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詩經·小雅》)那樣的態度,是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故胸懷上博大寬廣,光明磊落,細節上漸漸積累,戰略上目光長遠,事業上能屈能伸,再加之堅強的意誌,完美的人格,方可替自己事業的成功奠下厚實之基石。
(2)要有寄人籬下的氣度
要想成就一番大事業,單靠自己一方麵的力量是不夠的。在力量不強大時,就要善於借助他方的力量,扛起有名望或有實力一方的大旗,寄人籬下,尋找大靠山。在他方的大樹下麵開辟一片新天地,這不僅僅是謀略,也是一種成功經驗的智慧產物。
(3)要有敢為人先的膽識
前美國總統裏根曾經說道:
“所謂英雄人物,不見得比別人勇敢,但他們至少會比一般人多五分的膽識。”
要創造成功,就必須要有膽識。你若不去嚐試,便永遠得不到成功。膽識是怎麼來的?其實它是逐漸培養而得,隻有敢去嚐試,便等於為自己增加一份膽識,也等於為成功增添一份機會。
害怕、畏懼在英雄人物的字典中是找不到的。因為他們了解,畏懼隻會令他們躲在陰暗中不敢麵對現實,如此終究是看不到光明和成功的。因為唯有站起來,才能打破陰暗,創造成就。
“膽”,代表敢於而勇於嚐試、有智慧。所謂敢是有勇有謀,不是有勇無謀。有謀,就是謀略在先,行動於後。
謀略的目的,就是要未雨綢繆,應變可能發生的危機。有人遇到危機,便會四處盲撞,正如有句俗話說的:“病急亂投醫。”
事實上,有許多危機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嚴重,隻要你理性、冷靜,便可清晰地觀察出來龍去脈。遇到危機,最忌先入為主,已有主觀觀念和態度,便難與人客觀、平靜地溝通。除此之外,擬定策略時,必須有效。策略有效,才能一舉化危機為轉機,但敢不敢運用,則應視你決心果斷與否。
“識”,代表學識、專業素養。要謀略有效,學識是相當重要的。專業素養豐富,策略才會有前瞻、建設性,如素養不足,你就隻能稍有觸及,但無法深入問題。
當你具有厚實穩固的素養基石,你便能夠承受各種撞擊的衝擊。這正如飛機要能夠飛得遠,並且速度快,它的引擎必須是最好、最先進的,同理,你要高人一等,學識就必須要勝人一籌。
專業素養應該具備兩個條件:“專”且“深”。這就像你要采得石油,必須不斷地深入,如此你得到石油的機會才會提高。
如果你隻是大量挖掘卻不夠深入,那你就隻是勘探不足,永遠不會采得。
(4)有一種追求快樂的樂觀精神
據一項統計,在所有職業的人之中,最快樂的職業是商人,這從一個角度說明,商人必須具備一種永遠向前的快樂精神,而這種快樂是他創造財富的重要前提。我們注意到,有許多創業者每天沉浸在憂慮和擔心之中,他們的心理壓力破壞了自己的快樂心情。正如一位心理學家指出的那樣,破壞快樂的有效方法莫過於對任何事物隻集中注意瑕疵,例如望向天花板時隻盯著缺了塊的那處地方。正如有個禿子對我所說的:“每次我走進人多的房間,隻會注意到人家沒有一個是禿頭。”
一旦你找出自己缺少快樂的原因,就要探討若重新取得快樂,應該采取怎樣的方法。
第一道秘方是感激。
快樂的人都存有感激之心,無感激之心的人不會快樂。我們總以為人是因為不快樂才抱怨,其實抱怨可致人不快樂的說法更有道理。
第二,要知道快樂是另一件事情的副產品。
最明顯的快樂源
泉是各種使我們生活有目標的活動,例如研究昆蟲或打打球。你越是投入你所喜愛的活動,越可體驗更多快樂。
最後,應有如下的信念:這世界上有些永恒的事物是超越我們的,而且我們的生存有更重大的意義。這信念會使我們生活更快樂。我們需要精神上或宗教上的信仰,或者秉持自己的人生觀。
無論你的人生觀是什麼,都應該包含這個道理:如果你凡事都從好的方麵看,對人生一定有好處。如果你總是往壞處想,日子就難過了。正如你想不想過開心日子一樣,這事完全在於你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