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提倡管理者敬業,但也提倡管理者會敬業,這裏有三個方麵的技巧需要注意:
(1)對工作要有耐心、恒心和毅力
時常聽到一些老同
誌告誡說“年輕人要能吃苦,沉住氣”。的確有一定道理,經常為眼前利益所動的人能安心工作嗎?有些管理者憑熱情工作,情緒來了就好好幹一陣,但堅持不久,三分鍾熱度,沒興趣時應付應付了事,或者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偶爾表現一把。這種“過把癮就死”的管理者是成不了大事情的。
(2)苦幹要加巧幹
勤勤懇懇、埋頭苦幹的敬業精神很
值得提倡,但必須注意效率,注意工作方法。有很多人不能不說他工作認真、兢兢業業,但忙忙碌碌一輩子就是沒幹出多少成績,不僅沒得到領導的提拔,反而在上級和同事中留下了“笨”的印象,實在是太可惜。苦幹是上級喜歡看到的,但上級更喜歡巧幹、高效率的管理者。不妨設想一下,上級有同一項任務,交給甲需要一個月才能完成,交給乙可能僅要兩周時間就可能完成,那麼領導在用人時首先考慮的就可能是乙而不是甲。所以說苦幹並不等於蠻幹,必須善於動腦子想辦法,提高工作效率。
(3)敬業也要能幹會“道。”
“道”就是要讓上級知道或感
受到你所付出的努力。工作中隻會幹不會“道”的人實在是太多了。上級所能目睹的你的工作最多限於“8小時以內”,在管理者與上級分開辦公的地方,領導對管理者的工作了解就更少了。
有些人隻顧埋頭工作,工作完成後一交了事,與上級交流很少,自己究竟加了幾個班、費了多大勁、流了多少汗水、耽擱了自己多少事等等,如果你自己不主動說,而同事一般很少會在上級麵前提你的情況,你所付出的汗水也就默默無聞地白白流掉了。這與老牛耕地情況不一樣,老牛的一舉一動,每一個步伐都能直接展現在扶犁者的眼前,哪頭牛偷懶馬上就會挨鞭子,哪頭牛努力扶犁者也很清楚。聰明的管理者既會做又會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