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醉打金枝 第二十章 就是跟你耗(1 / 2)

第二十章就是跟你耗

王大覺的這事情判的也太草率了些,吳啟明驚堂木拍下未幾,自己就扯了嗓子。

“大人,要是判的不公正。那小就去大理寺告去,畢竟這裏就是藍昭國都城。再不行,咱就上告皇上。”

吳啟明一聽,頓時火大無比。這玉狀是你們這一介百姓能告的麼;這國主是你們這群平民百姓能見得麼,不掂量掂量自己到底有幾分斤兩。

張無濟看出這老油兵條要使出平地裏對待士兵的本事,不由的出麵阻止道。

“大人,稍安勿躁。王大,你對本案的判決嗎,有什麼異議麼?”

那王二倒也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樣子,自己自持讀過幾年聖賢之書,肚子裏麵頗有一些油墨。

“我隻是覺得,大人判的太草率了一點,我們這邊有街坊鄰居為證,為什麼大人說證據不足?”

張無濟嚇了一跳,看來這王二是個傻子,可王大卻不是。但說到證據,嗬嗬,自己手中的和明珠子,不就是有力的證據麼?

念及到此,張無濟抬眼道:“王大,我知道你對你爹爹的死非常的痛心疾首,但是你爹爹欺詐在先,這點我沈小姐的和明珠為證。而眾街坊鄰居都是半路趕來,不曉得事情起因,也是情有可原。而我就是這件案件的唯一目擊者,也就是人證,你怎麼會說沒有人證物證不在呢?那我來問你,你的人證物證又在何處?”

台上的黃府丞聽罷,心裏麵不由的對張無濟為人平添出幾分好感,想當年自己無論是在能力和才智上,都勝過這位兵油條不知多少倍,可上頭命令難違,自己隻能坐著師爺的位置,坐的是黃花菜都涼的掉沒了葉。而自己當初看見張無濟和吳啟明在一起,恨屋及烏,覺得張無濟也不是一個什麼善類的主兒,雖然可惡,但一番言辭卻是值得樂道。一時間,黃府丞對張無濟有些依依相惜的感覺。

王大被張無濟這麼一問,心裏麵頓時就沒譜了。話說自己老爹詐人錢財可是真憑實據的事情,可沈浪打人,也沒使用棍棒之類的。說到底自己隻有街坊鄰居等人證,那來的什麼物證。

吳啟明看見對方一時間不吭聲,又添油加醋把自己剛才的話說了一遍。無非是自己本著判案公正廉明的原則,和對人命關天不可等閑視之的處事態度。所以,就需要王家提供確鑿的證據證明沈浪行凶致死王店家。而咱這位兵油瓶的吳大府令,也是今天特別有激情,越說越上口。主要是以前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情節沒有了,現在隻有我這青天大老爺有理。

張無濟看見吳啟明就要滔滔江水,連綿不絕,忙插腳道。

“總之,吳大人是不會錯判。你們回去細心準備證據就是了。”

王大還是不服氣,正要還口間。一個婦人摸樣的人跌跌撞撞的跑了進來,王大一看,原來是自家的媳婦,但看見她一臉打的焦急相,不由的驚道,難道家裏麵又出事了。

王家媳婦定了定腳,緩過了一口氣,道:“相公,我道咱家這兩日沒有客人上門,還當是剛剛出了人命,年節上鄉親們有所顧忌,卻原來驛丞署的人到處胡言亂語,說咱家做生意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強買強賣,不但鬧得金陵城盡人皆知。聽說那些殺千刀的驛使們各處傳遞公文,也到處造謠,便連外鄉人都要知道了。如此下去,咱家哪裏還有生意可做?一家人豈不是隻有餓死了麼?”

王氏兄弟聽了大吃一驚,做生意的最怕落下個不好的名聲,驛丞署在本地造謠還不算,利用他們百十來個信使南來北往的便利到處胡說,那王家樂器行隻有關門大吉了。

而在藍昭國石由農業為基礎發展起來的,曆代君王都是重農輕商。別看王家雖然倒賣樂器古董,每月的收入還過得去。但比肩農民,身份可就要低上一截了。

因此上王家打官司,本來就處於劣勢地位,若是再把生意攪黃了可就得不償失了。看看這一大家子人,難道為了已死的人要鬧得一家人活不下去?

這一來兩兄弟把官司打到底的念頭便淡了些,想想年關將近,這時出遠門也不妥,不如兩兄弟先好好打理店麵,等過完春節再說。

而兄弟二人一齊跑到前堂招攬生意,過了兩日不但一筆生意做不成,又聽到傳言說王老爺子訛詐他人錢財,被人當場揭穿羞憤而死,王家兩個兒子比他老爹還要貪財,寒冬臘月的,將老爹的屍身扔在忤作房不管,任由忤作開膛剖腹、剔骨驗傷,想詐取一些錢財。

常言道:人言可畏,別人哪管什麼真假,總之別和他們來往壞了自家名聲便是,所以本來一些非常友好的街鄰這兩天看到他們神色也變得怪怪的,漸漸地開始疏遠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