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一兩天中所有人都回信了。讓他感到意外的是,無論是教授或者讀研的朋友,所有人的回信中,理由大同小異,答案竟完全相同。有人說,你已經到了“反哺”的年齡,何況你的家庭也不允許你再“折騰”;有人說,就是讀了研又怎麼樣呢,文學寫作和文學類研究生完全不同,就是讀了,畢業後一樣不好找工作,你不可能現在開始就靠寫作活一輩子;有人說,文學更需要的是生活,做教師也是一種不同的生活體驗,隻有進入生活,你才能寫出具有生活感的作品……
看著一個個老師、朋友的回信,他再次清醒。是的,自己已經長大了,一個成年人,除了理想,還有更深的責任。
特別是對於一個鄉村孩子,他有著改變家庭的使命,做中學教師或許算不上為家族增輝添彩,好歹也是“鯉魚躍龍門”,脫離了祖祖輩輩奉獻的土地。
看著這些建議,他突然明白,或許他想考研,完全就是在給自己的理想找一個借口。
考研或許會改變命運,但這種“冒險”,對於人生是一種逃避,是在用理想主義對抗生活,甚至,是在對生活的曲解。
那天起,他還是他,但他又不是昨天的他。他終於明白,理想不需要借口,人生的路上,更重要的是心存希望,隻要心中有光芒,人就不會平庸下去,生活的熱情就不會消退。
因為放棄,所以珍惜。
因為放棄了考研,他也更加珍惜眼前的大學生活,他知道,大學還有太多的事情要做。從那天起,他開始忙碌起來,不再以任何借口浪費時間,對於任何事,總是用飽滿的熱情麵對。從此,在他心中,有了一束永不熄滅的火,照亮漫漫生命的旅途。
為了紀念他大學三年級時,那次看似平靜卻波浪洶湧的人生選擇,也是為了時時撥動心中那束光亮,他給自己取了個筆名:夢若心。
因為他相信:夢若在,心就是舞台。
蝴蝶心,滄海夢
顧曉蕊
自從進入高中以後,她便感到了一種無形的壓力,山一般壓得她透不過氣來。盡管她平時還算努力,成績卻始終平平。那年高考,她的分數剛夠二本線,被省內一所中醫學院錄取。
這樣的結果在意料之中,可是她心有不甘,接下來的路該怎麼走?今後的日子注定平淡如水嗎?想到此,她心裏感到些許的失落與酸澀。
“咱們出去走走,看看,放鬆一下心情。”儒雅敦厚的父親走過來說。
他們沿著湖邊漫步,岸邊草盛花繁,到處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她無暇觀賞,跟隨父親朝前走著,心情沉鬱得能滴出水來。
湖麵上,一隻蝴蝶忽上忽下地飛著。清風拂過,吹皺了一池碧水。她倏地蹙起眉頭,有些擔心地望著蝴蝶,怕它美麗的翅膀被風吹折。
“這是一隻勇敢的蝴蝶,它迎風起舞,姿態優美動人。”
父親說,“高考失意隻是一個小小的挫折,並不意味著人生就失敗了,你應該像蝴蝶一樣,用夢想為自己插上飛翔的翅膀。”
相對於母親的絮絮關愛,嗜好讀書的父親性情一向寧靜、圓融而又有智慧。他的話似一縷陽光,驅散了她心底的陰霾,她滿懷期待地踏進大學校園。
她原本性格開朗,愛好廣泛,進入大學以後,經曆了一次次華麗的蛻變。她成為校舞蹈隊的主力隊員、校園文藝晚會的主持人、在大學生辯論賽上拿過頭獎……當她從校園裏嫋嫋地走過,會吸引眾多關注的目光。
她的學習成績依然平平,父親打來電話問候,她調皮地自嘲道:“我腦子裏學習的鏈條可能生鏽了,那就在別的方麵多發揮專長吧。”
大三那年,她和幾名同學作為學生代表,被選派參加暑假“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那是一個偏僻的小山村,村民過著靠天吃飯的生活,他們當中很多人患有各種疾病,病情因得不到及時治療而加重。
看到醫療組的到來,整個村莊都沸騰了,前來看病的隊伍排成了長龍。
她和同學們白天給村民義診,晚上將村小學裏的課桌拚湊做床。條件雖然很艱苦,可看到村民們的笑容,她心裏會油然而生一種自豪感,特別是有一件事深深地震撼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