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夢想從不辜負辛勤付出的人(1)(1 / 3)

隻要你選擇了夢想,

夢想就不會辜負你。

人的一生貴在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夢想遙遠不可怕,

路途坎坷也不可怕,

可怕的是自己向自己投降,

向現實妥協。

所以當我們有了夢想,

就放手去拚搏吧,用夢想的力量書寫屬於自己的傳奇。

永不言敗的信念

王世虎

她是一個普通的黑人女孩。在美國,黑人備受歧視,而她所成長的年代正是美國種族歧視最為嚴重的時代,她的故鄉則處於南方種族隔離的中心區域。生活在這樣一個惡劣的環境中,黑人孩子坎坷的成長經曆可想而知。

3歲那年,她所在的城市發生了一起由白人策劃的爆炸事件。在這次事故中,她幼時最要好的小夥伴被活活炸死,給她稚嫩的心靈帶來了難以愈合的傷口。小夥伴的葬禮上,她悲痛欲絕,同時在心中萌發了一個信念:我一定要通過努力,成為超一流的人才,讓世界對黑人刮目相看!

9歲那年,父親帶她去華盛頓遊玩。參觀白宮時,他們被粗暴的保安拒之門外,因為黑人沒有資格進去。那一刻,她感到了從未有過的屈辱。站在“有色人禁入”的牌子麵前,她靜靜地凝視著這座舉世聞名的建築,又在心裏萌生了一個信念:

你們等著吧,總有一天,我要成為這棟房子的主人!

13歲那年,她參加聖瑪利學院的新生入學測試。老師當著眾人的麵諷刺道:一個黑人女學生,怎麼適合考大學呢?麵對冰冷的嘲笑,她沒有氣餒,而是更加自信地挺起了胸膛。一個堅強的信念從她明亮的眸子迸發出來:我會證明給你們看的,我不僅能考上大學,而且是最好的學校!

因為心懷信念,她比別人付出了更多的汗水和努力。

她堅信這樣一條顛撲不破的真理:黑人的孩子隻有做得比白人孩子優秀兩倍,他們才能平等;優秀三倍,才能超過對方。她這樣想,更這樣付之行動了。

15歲時,她就連跳兩級,考上了美國名校丹佛大學;19歲時,她就獲得丹佛大學政治學學士學位,次年,又獲得聖瑪利大學的政治學碩士學位;26歲時,她又把哈佛大學國際研究生院政治學博士學位收入囊中,被斯坦福大學聘為助理教授,兩年後又成為該校曆史上最年輕的教務長;34歲時,因為在一次國際問題研討會上的傑出表現,他被老布什總統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布倫特·斯考克羅夫特注意,並提名她進入政府安全事務委員會,開始了從政生涯;50歲時,她被總統小布什提名,成為美國曆史上第一位黑人女國務卿。

當上國務卿之後,她沒有辜負總統的厚望,在國際外交舞台上展示了自己處理複雜國際問題的卓越能力,不僅贏得了美國人的讚賞,也贏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有人甚至評價,她完全可以憑借她的智慧、激情和果敢,結合她的高超技藝和國際經驗,有能力在任何時候成為美國總統。毫無疑問,她把自己的人生之路推向了成功的巔峰。

她就是美國前任國務卿,當今世界上那顆最耀眼迷人的黑珍珠-康多莉紮·賴斯。在“全球最具影響力女性”風雲榜上,她名列榜首。在美國曆史上,從來沒有過一個黑人婦女能掌控如此大的權力。

從一個地位卑微的黑人小女孩到全球矚目的政壇女強人,是什麼成就了賴斯傳奇的人生?是努力、知識,還是機遇?都不是。-是她心中那永不言敗的信念。因為信念,她從黑暗中找到了人生的奮鬥目標;因為信念,她全力以赴地朝著目標去努力;因為信念,縱使前進的征途中充滿了荊棘與坎坷,她也不輕言放棄。賴斯以其非凡的人生經曆,不僅向我們展示了黑人的風度和魅力,更用行動告訴我們,信念的偉大力量!

是的,人生從來沒有真正的絕境,命運隻把握在自己手裏。無論遭受多少艱辛,經曆多少苦難,隻要我們心中還懷著信念的種子並為之不懈努力,那麼總有一天,我們能走出困境,讓生命之花重新盛開。

我就是敢於做夢

邇半坡

有一個美國老頭,名叫謝爾登·阿德爾森,自小在貧民窟長大,因為敢於做夢,12歲以報童起家開始創業,打拚40多年成為全美第三富翁,74歲時財富一下蒸發90%,繼續打拚再登富豪榜,這個老頭的跌宕人生路就像過山車一樣驚心動魄,卻成了世界上財富增長速度最快的有錢人,不能不說他既是不可複製的奇跡,更是令人歎為觀止的神話。

0歲:1933年出生,全家6口人隻有一張床和一間房,擠住在美國波士頓的一處貧民窟裏。父親是一名出租車司機,母親為生計在家中幹些縫紉雜活貼補家用。

12歲:在貧民窟長大的他,跟叔父借了200美元,租下街邊兩個攤位,開始賣報紙創業,這一幹就是8年。

20歲:結束在街頭顛沛流離的生活,敢於做夢,不斷發現並抓住商機,賣洗發水、剃須膏等給汽車旅館。隨後當兵以及考取大學學習公司理財,走出校門,做貸款經紀人、投資顧問和理財谘詢師等職業。

30歲:前往紐約尋求夢想和發展,從事媒體廣告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