詭計揭秘2:
隻要產品優質,服務周到,高價也是可以暢銷的。實行產品高價定位策略,產品的優質還必須明顯,使消費者能實實在在地感覺到,否則情況就會不妙。
靠高價策略在市場上獲得成功的實例很多。在台灣,阿迪達斯球鞋、普騰電視、哈雷機車、賓士轎車都以標榜高品質、高價位獲得成功。一般來說,顧客都有“一分價錢,一分貨”的看法,同時,高價位能創造高利潤,更使這些產品有能力乘勝追擊。不過,高價策略受挫的例子也不少。上麵談到“頂新”的“頂好清香油”銷售不暢,除了產品差異不夠明顯這個原因外,其價格與內地生產的高級食用油價格差距較大也是一個重要原因。畢竟,大陸居民還不是很富裕,故其高價難以為大陸居民普遍接受。事實上,即使人均收入極高的台灣,高價的紙尿褲也在很長一段時間無法為消費者所接受。
總之,如果有真正優異的產品,高價策略是行得通的。但是,價高的幅度、產品的差異、產品的性質都需要仔細研究。日常消費品如果價高,一般會影響其銷路。如果產品優質且差異明顯,並配以不太大的價格差異,則產品銷路會很容易打開,如“康師傅方便麵”。高價策略一旦成功,可為企業創得厚利,並為以後調整價格留下餘地。
情景再現3
青浦某獨棟別墅“半價清盤”的新聞,在市場上引起了強烈反響。搜房網針對該文專門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五成被調查者認為滯銷是定價虛高所致。這不由讓人想起號稱上海灘價格最貴的湯臣一品,目前公開的平均售價是11萬元/平方米,為本市住宅銷售單價最高,但開盤至今半年多時間,曲高和寡,銷售一直為零。日前,該盤在紐約、倫敦等城市召開推介會,希望牆裏開花牆外香,從海外投資客那裏殺出一條血路,打破零銷售的尷尬局麵。
除了在開盤之初定價過高阻礙銷售之外,也有的樓盤因為銷售形勢看好而一再提價,結果得不償失。龍陽路地鐵站附近某酒店式公寓,4月底開盤時,預定價格本來在23萬元到35萬元,後因為定位精準,銷售火爆,開發商將價格一漲再張,至今已達到37萬元至43萬元。結果5月底調控政策出台,銷售情況急轉直下,按照原來的銷售態勢本可當月清盤,現在提價+新政,使樓盤銷售速度放緩,甚至有停頓的可能。
詭計揭秘3
新盤低開高走比較常見,高開低走更多的是指樓盤開盤時價格較高,在尾盤清盤階段適當放低價格。和記黃浦研究人員指出,如果定價策略不準,價格高開,目前的狀況下很容易陷入進退維穀、騎虎難下的局麵:如果降價銷售,則會對樓盤品質形象造成較大損害,盡管可能打破銷售零記錄,但以後的銷售之路會更加難走;不降價則又難以打開銷售格局。嘉瑞梁行關小姐表示,在辦公樓銷售當中,碰到開發商高價嚇退購房者的情況,不少代理公司都采取暗降的方式,通過各種優惠措施間接彌補購房者的損失,隻要吸引了大公司入駐,後期銷售自然會形成“滾雪球”效應。
高定價不如高銷售來得實惠,當前形勢下的開發商和代理公司,不少早已深諳個中真理。本月即將開盤的幾個樓盤都異口同聲地表示,將選擇低開高走的價格方式,避免一開始就陷於被動,很難“鹹魚翻身”。
詭計分析:
對於情感型、自我表達型利益為主體的品牌,保持高價格意味著品牌麾下的產品一律保持高價,並且千萬不可降價,服飾類品牌頂多一年偶爾來幾次換季或斷碼降價,非季節性產品應保持長期不降,否則會傷害品牌的檔次與價值感。但很多品牌麵對銷量暫時下滑或競爭者的降價攻勢,往往失去定力也跟著降價。這時候很考驗企業家與品牌管理者的意誌力。隨著收入的提高,情感型、自我表達型利益為主體的產品如名酒、名煙、名表、服飾應不斷調高價格來體現品牌的的高身份,因為這類品牌有個特點消費高價品牌的絕不會買低價的。消費2000元一件DunhillT恤的富豪絕不希望Dunhill生產400元一件的T恤,洋河大曲是中國老八大名酒之一,連續三次品酒會中被評為全國第一,曾經是最高檔白酒品牌之一,但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未抓住高檔酒價格上揚的三次機會(五糧液就通過那幾次機會奠定了高檔酒的地位),一直以50多元以下的價格在銷售,結果公眾覺得洋河大曲是中檔品牌。中華煙每年都會略微調高價格,始終高於其它品牌,穩穩樹立高檔煙的形象。象玉溪剛開始時賣到40多元,現在卻賣20多元,純種的高檔煙形象被破壞了。其實,玉溪真的眼饞20-30元價位的市場。完全可以讓別的品牌擔當此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