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知己知彼的攻心計(5)(1 / 3)

後來的經濟學家們將這種炫耀性消費的商品稱之為凡勃倫物品,甚至畫出了一條向上傾斜的需求曲線——價格越高,需求量越大。經濟學家們發現,凡勃倫物品包含兩種效用,一種是實際使用效用,另外一種是炫耀性消費效用,而後者由價格決定,價格越高,炫耀性消費效用就越高,凡勃倫物品在市場上也就越受歡迎。

按照凡勃倫物品的定律,如果價格下跌,炫耀性消費的效用就降低了,這種物品的需求量就會減少。對於一位凡勃倫物品的崇拜者,同樣是這部20萬元的手機,如果現在1萬元賣給他,他也許根本不會瞧一眼,同樣是一頓20萬元的年夜飯,如果現在請他免費品嚐,大概也會被拒絕。因為這些物品裏隻剩下實際使用效用,不再有炫耀性消費效用。

凡勃倫說,有閑階級在炫耀性消費的同時,他們的消費觀點也影響了其他一些相對貧困的人,導致後者的消費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包含了炫耀性的成分。。

詭計分析:

1899年,美國經濟學家凡勃倫出版了《有閑階級論》,首次提出了“炫耀性消費”(conspicuousconsumption)這一概念。凡勃倫認為,要獲得尊榮,並保持尊榮,僅僅保有財富或權力是遠遠不夠的,有了財富或權力還必須能夠提供證明。炫耀性消費就是為財富或權力提供證明以獲得並保持尊榮的消費活動。

炫耀性消費效用有二:一是“消費的象征”。即借助消費者消費表達和傳遞某種意義和信息,包括消費者的地位、身份、個性、品位、情趣和認同;二是“象征的消費”。即消費者不僅消費商品本身,而且消費這些商品所象征的某種社會文化意義,包括消費時的心情、美感、氛圍、氣派和情調。

《紐約時報》發布的2006年度奢侈品報告中指出:中國奢侈品消費已達20億美元,這個數字雖不算大,上升幅度卻是全球之最。走入上層社會的消費群體渴望通過品牌來顯示自己的社會地位。這不僅是中國人獨有的心態。

炫耀消費時代有三個特征,一是宏觀消費環境提供了炫耀消費的物質基礎;二是微觀消費心理提供了炫耀消費的動力;三是消費的主力軍提供了炫耀消費的巨大能量。之所以說中國開始進入炫耀消費時代,是因為上述三個特征都已經開始具備。

中國宏觀消費環境:產業升級與消費升級催生炫耀消費。

如今,中國已經進入“城鄉居民收入加速增長、消費能力快速提升、消費結構迅速升級的發展型和享受型消費”的成長階段,這個宏觀消費環境的變化,既加快了消費升級和產業升級,也催生了炫耀消費。

從2000年以來,我國居民消費水平逐步由溫飽型向小康型過渡,消費重點由生存資料轉向享受資料和發展資料。2007年,黨的十七大更是提出了“共享改革成果”的利益分配主張,在政策上由“效率優先”向“保護效率、兼顧公平”過渡。

中國微觀消費心理:金領和中產階級的身份地位證明心理,催生日常炫耀消費。

無論是處於消費金字塔塔尖上的金領階層,還是正在迅速形成的中產階級,都有證明自己身份和地位的心理。要證明自己的身份和地位,隻有靠消費來證明。既有消費能力又有消費動力,所以,這一階層迅速推動了炫耀消費。

現在,大量崛起的中產階層和新富階層,正在學習“如何做一個合格的‘中產’、‘都市白領’應該怎樣生活?”等方麵的內容,甚至出現有人專門熟記酒牌與口味、服裝、化妝品品牌以顯示自己不凡的極端案例。

消費指南

種種開銷讓人荷包緊縮,如何過得既省錢又溫馨?調查中,不少市民紛紛貢獻自己以往過年的省錢訣竅,一位省錢達人總結了省錢秘訣:

一、購物“拚單”獲優惠。

臨近春節了,不少商場超市都推出了購物滿多少元就送多少元的活動,為了獲得這個優惠,可以選擇與別人“拚單”,然後再按照消費金額的比例把優惠券進行平分。這種“拚單”消費方式,確實能帶來不少實惠。

二、列清單、提前選擇購物時間。

在春節來臨前半個月就做好購物準備,所購物品要列清單並設定消費額度,盡早開始進行價格比較,選擇真正符合需求的年貨。像米、麵、食用油呀,這些易保存的年貨,遇到“特賣”時,完全可以早點購買。另外,還有精明的市民去超市無論買什麼,都買促銷中的最大包裝,回去拆開大家分,這樣可以“花小錢省大錢”。

詭計8:咱老百姓好攀比

消費者的攀比心理是基於消費者對自己所處的階層、身份以及地位的認同,從而選擇所在的階層人群為參照而表現出來的消費行為。相比炫耀心理,消費者的攀比心理更在乎“有”——你有我也有。如很多商品,在購買的前夕,縈繞在消費者腦海中最多的就是,誰誰都有了,我也要去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