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號通過節點特別通道時,它們能在細胞膜的開啟下有效地聯結起來,於是結點就把信息直接沿特殊通道傳遞,而且節點也能在同一時間輸送或關閉信號,就像計算機網絡的邏輯開關一樣。此外,這種節點還可以依據過去的信號而設計成為敏感性較強或較弱的開關。
植物過去獲得的信號就是一種學習或認知。
研究證明,植物可以把獲得的不同的信息資源結合在一起,或分成先後順序,或權衡輕重,甚至忽略一些信號。在更大的範圍,圍繞網絡的鈣離子活動可以整合成離子波或震蕩。這些特點都是動物的神經網絡所具有的。可以說,鈣形成了控製植物環境適應性的智力係統的基礎。
植物沒有大腦卻能以整體為基礎計算如何適應環境,這本身就相當卓越。即使這種無意識的控製行為算不上智慧,植物也完全清楚做什麼是對的。這也許能促使人類重新思考,如果沒有中樞神經係統幫助,人類能做何種複雜的事物,又能做何種計算?
該文係科普作家和學者張田勘先生所作,2003年1月14日發表在《大眾科技報》,2004年第4期《科技文萃》轉載,現經作者授權,收入本書。
第八節新金融:金融世界的GPS
核心提示:
宇宙由萬物組成,萬物皆有規律,但是,了解和認識客觀事物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人類對客觀事物的正確認識還非常有限。GPS是全球定位係統的英文縮寫。在GPS問世之前,司機根本無法知道周圍的路況,如今人們幾乎可以通過GPS準確查找任何事物,無論它們在地球的任何角落。這背後的原因就是GPS從太空不同的角度多維審視地球,並將信息傳到地麵。同理,看不見摸不著,繽紛淩亂的金融世界,通過以金融樹為核心的新金融科學體係,同樣可以一目了然。新金融就是金融世界的GPS!
什麼是GPS
GPS 是英文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全球定位係統)的簡稱,而其中文簡稱為“球位係”。GPS為人類認識地球萬物提供了一套具有裏程碑意義的操作體係。
GPS的產生
包括人類在內的任何事和物都是天地時空的產物,天地時空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環境,因此,探索和掌握天地規律對人類的生存和發展至關重要。人類的曆史就是不斷探索、學習和遵循自然規律的曆史。人類的認識過程和目的就是不斷地從主觀變為客觀。
“一道閃電”是固有說法,因為人類肉眼看到的往往是天空的一道閃電,其實不然,這是高速相機拍到的天地對接樹狀或網狀閃電。
然而,人類感官直接認識客觀世界的能力非常有限,比如人類的肉眼是單向的,短視的、片麵的,因此,人類肉眼看到的事物往往與客觀事實存在很大差距,甚至是扭曲和誤導的。客觀事物存在與發展的形式與人類的感官係統完全不符。比如事物的存在和發展往往是係統的,多維的,甚至是全維的。因此,人類要找到天地規律非常難。因此,要想正確地認識自己和客觀世界,人類就必須采取係統的,多維的,甚至是全維的方法。盤古開天以來,人類竭盡各種思索、方法和儀器來認識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GPS就是迄今最有效的方法和工具之一。
GPS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尤其是人類頂尖智慧,因此,在整個GPS體係中,無處不閃耀著偉大科學的光芒:萬事萬物背後都有數的法則在起作用——2500年前古希臘數學家、哲學家,畢達哥拉斯樹(勾股定理)、幾何算術的發明人畢達哥拉斯;自然界中任何兩個物體都是相互吸引的,地麵上物體運動的規律和天體運動的規律是統一的——高等數學、現代光學、現代物理學、現代天文學的奠基人牛頓;物體質量的改變,會使能量發生相應的改變,而物體能量的改變,也會使質量發生相應的改變——相對論、統一場論的創始人愛因斯坦。
24顆工作衛星組成GPS的空間部分望遠鏡中的流星
GPS構成
1.空間部分
GPS的空間部分是由24顆工作衛星組成,位於距地表20200km的上空,均勻分布在6個軌道麵上(每個軌道麵4顆),軌道傾角為55°。此外,還有4顆有源備份衛星在軌運行。衛星的分布使得在全球任何地方、任何時間都可觀測到4顆以上的衛星,衛星中預存的導航信息還可用一段時間,但導航精度會逐漸降低。
2.地麵控製係統
地麵控製係統由監測站、主控製站、地麵天線所組成。主控製站位於美國科羅拉多州春田市(Colorado Spring)。地麵控製站負責收集由衛星傳回的訊息,並計算衛星星曆、相對距離、大氣校正等數據。
3.用戶設備部分
用戶設備部分即GPS 信號接收機。其主要功能是能夠捕獲到按一定衛星截止角所選擇的待測衛星,並跟蹤這些衛星的運行。當接收機捕獲到跟蹤的衛星信號後,就可測量出接收天線至衛星的偽距離和距離的變化率,調解出衛星軌道參數等數據。根據這些數據,接收機中的微處理計算機就可按定位解算方法進行定位計算,計算出用戶所在地理位置的經緯度、高度、速度、時間等信息。接收機硬件和機內軟件以及GPS 數據的後處理軟件包構成完整的GPS用戶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