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醒來之後,現輕鬆不少,痛疼之感竟大為消減,心中大喜,見曹洪仍傻呆呆地戳在那裏,六神無主,喝道:“沒叫你停下,快念!大聲念!今天沒吃飯咋地?”
曹洪不敢怠慢,大聲念誦。
全文念完,曹操一躍而起,翻身下床,大聲叫道:“不疼了!我的頭不疼了。好啊,真好文章,居然還能治頭風!這篇文章是何人所作?”
曹洪道:“聽聞是陳琳之筆。”
曹操笑道:“哈哈,有文事者,必須以武略濟之。陳琳文筆雖佳,奈何袁紹武略不足啊。傳文若、奉孝等人來見我。”
眾謀士聞得曹丞相相召,不敢怠慢,趕至相府。
曹操待眾人來齊,便道:“如今袁紹興馬步軍兵三十萬,欲以我為敵,不知諸位有何良策退敵?”
就在此時,左右來報:“孔融有急事欲求見丞相。”曹操眉關一鎖,手一揮,道:“傳!”
孔融來至近前,行禮已畢,道:“袁紹勢大,不可與戰,隻可與和。”
曹操目視荀彧,荀彧會意,道:“袁紹無用之人,何必議和?”
孔融道:“袁紹士廣民強。其部下如許攸、郭圖、審配、逢紀皆智謀之士。田豐、沮授皆忠臣也。顏良、文醜勇冠三軍。其餘高覽、張郃、淳於瓊等俱世之名將。怎能說袁紹無用之人?”
荀彧笑道:“紹兵多而不整。田豐剛而犯上,許攸貪而不智,審配專而無謀,逢紀果而無用。此數人者,勢不相容。必生內變,顏良、文醜,匹夫之勇,一戰可擒。其餘碌碌等輩,縱有百萬,何足道哉!”
孔融辯他不過,默然無語。
曹操笑道:“皆不出荀文若所料。”
正欲分派軍馬,忽見李典急急忙忙的闖進殿來,搶至近前跪好,道:“江東孫策趁夜襲城,攻克廬江。現在城中調集軍馬,整軍備戰,欲奪壽春。文謙恐諸將不任其事,特令我星夜前來求救,還請明公早作準備。”
原來袁術死後,其侄袁胤扶著靈柩帶著袁術家小,奔廬江投奔太守徐璆,徐璆貪圖富貴,背主求榮,將袁術全家殺害。
得了假玉璽,不辯真偽,親赴許都獻與曹操。
曹操大喜,封徐璆為廬江太守,仍令他守廬江。待曹操得知真玉璽在劉備處時,雖很是氣憤,卻也沒有削奪徐璆的官職。
徐璆仗著賣主求榮保住了太守之位,在廬江作威作福,疏於防患。
孫策一統江東之後,本就不欲老死是鄉,偏安一隅。久欲效法項羽,率八千東吳子弟,橫行中原,隻是一時未逢良機。
簡雍出使江東,用他的三寸之舌,煽動孫策抗曹,並與玉璽為利誘之。孫策一聽大喜,不顧張昭、張紘等大臣反對,決意出兵。
周瑜以曹操勢大難勝,獻策先取廬江,敲山震虎,觀曹操動靜,是戰是和,可從容應對。
孫策深以為然,趁徐璆不得民心,疏於防患之際,率眾夜襲廬江,徐璆隻一合便被太史慈挑於馬下,孫策十分輕易的占了城池。壽春太守樂進聞報大驚,命李典星夜趕回許都求救。
曹操聞言愣在當場,失聲道:“什麼?”
正欲讓群臣商議其事,又見於禁冒冒失失的闖將進來,曹操不待他跪好,便道:“文則何故如此慌張?”
於禁道:“宛城張繡用賈詡之計,詐做我軍,趁夜襲了襄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