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四、有效地保護自己。“病從口入,禍從口出”;“是非隻為多開口,煩惱皆因強出頭”。比幹因多嘴被剜心,司馬遷因多嘴遭腐刑,孔融因多嘴掉腦袋,中國農耕社會史上,因多嘴而得罪權貴,被貶被殺者不計其數,就連阮籍那樣深藏不露的人,也有個叫陳沆的從其詠懷的微言中,發掘出以妾婦譏司馬,以膏火比小人的大義,好在陳慧眼不和司馬昭同時,否則阮籍還是難逃一劫。
處於上位的強權者私下裏知道自己有許多理虧的地方,害病的怕鬼叫,自己有短處就特別擔心別人揭醜而疑神疑鬼,加至漢字本身的複雜多變與一字多義,所以心直口快的文人難免不授人以柄,成為官場爭鬥的犧牲品。如此,最好的辦法還是閉口閉心。
謹言慎行好是好,但終歸會讓人覺得壓抑,尤其是不知天高地厚的玩童和足不出戶的婦人。即使是男人在外麵謹言慎行乃迫不得已,回到老婆孩子身邊再不一家人關起門來說個痛快,也委實悶得慌。怎麼辦?祭起薑太公的大旗,一連串來他個童言無忌,婦言無忌,然後,就可以不假思索地言者無罪,暢所欲言矣。
19、圓滑與和平
過去當中國飽受列強欺淩時,常有一些西洋的老滑頭跑來誇讚老祖宗的熱愛和平,熱愛和平聽起來受用,不是我老大帝國怕洋鬼子,而是不與他們一般見識,我們愛和平呀!我們風格高呀!現在當中國的綜合國力日益提高時,“中國威脅論”又迫不及待地從那些老滑頭的徒子徒孫們嘴裏嘣了出來。可見,洋人並未把中國人民當作是真正愛好和平的人民。
洋人們心裏清楚:真正愛好和平的人民首先是追求公正,不畏強暴的人民,自己強大但不屑於逞強淩弱;不把自己的意誌通過武力強加於他人,也不允許別人欺侮弱小,敢於捍衛正義,對弱小人民的痛苦呼號抱有真切的同情;看到兄弟鬩於牆,便積極地從中斡旋,努力化幹戈為玉帛。真正熱愛和平的人民決不象老大帝國的臣民,隻知道老於世故,明哲保身,自私貪婪,忍辱退縮。那樣得來的和平是圓滑的和平,苟且的和平。
圓滑的人沒有原則,不管善惡,對尊長的倒行逆施他大智若愚。“邦有道則智,邦無道則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尊長知道他聰明絕頂,身手不凡,得罪不起,感激他難得糊塗,有好處也忘不了他。而他酒足飯飽之餘也會轉過身來,對愚民百姓柔情蜜意的溫存一番,言詞動人,聲淚俱下,享受著孤寡老幼的感恩戴德。他處世的原則是隻栽花不栽刺,多個朋友多條路,多個冤家多堵牆,寧與千人好,不與一人仇。他四處討好,八麵玲瓏,圓滾滾滑溜溜,群眾工作水平高超。誰都覺得他平易近人,不擺架子,因而人緣極好,民意極高,仕途極順,懵懵作公卿。他盡力回避矛盾,延緩矛盾,設法把矛盾掩著,藏著,拖著,實在拖不下去,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他外熱內冷,是正宗的實利主義者。天大的事隻要礙不著他,礙不著他家時,他都可以不聞不問,麻木不仁。他“危邦不居,亂邦不入,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年輕時,他也曾血氣方剛,勇往直前過,後來,碰了幾次壁,吃了幾次虧,很快就學乖了,刻方為圓,隨波逐流,一團和氣,終於成為社會的驕子。圓滑的和平是庸俗的和平,是腐朽的和平。
苟且的人懦弱膽怯。一味的妥協,自欺欺人。他橫遭人家的唾罵,還把頭點個不停,人家罵累了,不理他了,他也覺得氣惱,他會自顧自地說:“退一步海闊天高,大人不計小人過,要得好老包小”。然後,眼前一亮,柳暗花明,儼然一個偉丈夫,大官人。
他被人家搶劫勒索,大氣不敢出一口。人家走遠了,他望著人家的背影,也會握緊拳頭,跳起腳來罵一通娘。他會嘶聲力竭的叫嚷:“好漢不吃眼前虧,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喊完他心也平了,氣也順了,仿佛一下子成了君子,好漢。至於他和他的仇人能否等到十年後的那一天,用不著去細想,反正既義正辭嚴地表明了氣節,又有驚無險的保全了性命。他看得最重的是他的性命,隻要能活著,什麼都好說,他相信好死不如賴活,活著就有希望。當然了如果實才在劫難逃,那也認了,反正二十年後又是一條好漢!苟且的和平是可憐蟲的和平,是垂死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