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中國企業的病根子(2)(3 / 3)

二是百姓自主意識的喪失。1976年,在我還是一個天真未鑿的孩童時,一代偉人毛澤東謝世了。記得那些上了年紀的人頓時覺得天塌了下來,“這如何是好?這如何是好?”毛澤東在世時,一切都有他老人家給我們安排好了,毛主席是那麼的英明無比,一句頂一萬句,句句是真理,開天辟地第一人。咱老百姓除了吃水不忘挖井人,幸福不忘毛主席,感恩戴德外,其它啥也不用管,不用想。現在毛主席拋下我們不管了我們怎能不六神無主,惶惶不安呢?百姓自主意識的喪失由來已久,其根源就在於內聖外王的價值觀。皇帝是聖上、是君父、愛民如子,無所不能,百姓是子民、是愚夫、不能有絲毫自主意識,自主意識應該扔到大江大海裏去。有了反倒是麻煩,官府會問你一個小老百姓要自主幹嗎?是否對“聖明天子”不放心?或者有什麼混帳心思,暗中圖謀不軌?

三是社會生活中假、大、空的盛行。西方的基督教雖然把耶穌的人格說成是完美的,但隻是要求教徒們去信仰他,而不要求以他為榜樣,向他學習。它把人和神分屬於兩個世界,不要求信徒去修凡人無法達到的德行,去遵守脫離人性的清規戒律,其道德教化是理性的,現實的,通過努力是可以做到的。中國的儒教也把孔子的人格說成是完美的,但它跟基督教不同,它還要求吏民百姓向孔聖人學習,以他為楷模。儒教把人與神連在一起,人可以修煉成神。儒教不但虛擬聖人,杜撰聖人,而且還要求吏民百姓去修凡人無法達到的德行,去遵守脫離人性的道德。這就難免要在吏民百姓的眼中形成兩種反差:一方麵昏招迭出、昏話連篇的皇帝被百官一個勁地喊成聖明天子;貪贓枉法、徇私舞弊的上官被下官恭維為明鏡高懸的清官,人人言不由衷;另一方麵皇帝百官嘴上講得唾沫橫飛的大公無私、修身齊家,從來就不曾付諸行動,個個言行不一,僅是說給下官、平民百姓聽的,千萬當不得真。如此,現實產生反差,反差反作用於現實。上行下效,上下期滿,假話、大話、空話長盛不衰矣!

3、官本位

在中國古代,一個平民布衣的孩子,若要改變自己的生存條件,除去讀書做官外,鮮有其它途徑。練武吧,師傅難找苦難吃;經商吧,官府有重重障礙;讀書做官雖然也難,但畢竟是人間正道,人人可為。官本位是什麼?官本位根本上還是錢本位。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讀書不是目的,讀書是為了做官,做官能發家致富;讀書不是真正的高,真正的高是在書讀好了做上官後,做了官才會高高在上,才有資格傲視蒼生。要不,象範進那樣書讀到胡子白還做不上官,不但高不了,而且連自家丈人胡屠夫都要嗤之以鼻。書對夢想讀書做官之人來說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百寶箱,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黃金屋。

讀書做官的魅力實在太大,幾乎成為所有讀書人千古不變的最高理想。從《大學》的格物致知、治國平天下;《論語》的“學而優則仕”、孟子的“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到《神童詩》中的“少小須勤學,文章可立身,滿朝朱紫貴,盡是讀書人”;“學乃身之寶,儒為席上珍,君看為宰相,必用讀書人”都是一脈相承,差不多的意思。

讀書做官在經濟上的好處多多,稍加歸納有六:

一、有旱澇保收的薪俸。種田的收成如何要看天,經商的收入多少要依碼頭運,當官賺錢就不一樣了,不管是風調雨順還是洪水連天一樣的盆滿缽滿,硬棒棒的吃皇糧。唯一的風險就是江山易主,但即使是江山易主,也難不了那些見風使舵,唯利是圖的官場老滑頭,不過改一下弦,易一下幟,還是照做官不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