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中國企業的病根子(1)(2 / 3)

傳統文化之糟粕對企業的影響既表現在內部的老板、員工們身上,又表現在外部的公眾、媒體、政府、社會團體中,差不多是全方位、多層麵、深入到社會生活的各個角落的,很少有人能幸免於外,相互間頂多是程度不同而已。從這個意義上講,大多數中國新興企業家的失敗與其說是他們個人的素質使然,倒不如說是傳統文化糟粕的戕害。傳統文化糟粕對國民精神的影響是持久而強大的,我們誰都不能超越時代,超越曆史所給予我們的限製,我們一樣不能對中國企業中國企業家作過多的苛求。相反,我們理應給予他們更多的寬容。他們中的許多人雖然失敗了,但他們對地方經濟建設所作出的貢獻和敢闖敢幹、敢為人先的精神卻是不可磨滅的。

三、傳統文化糟粕不但是中國企業的病根子,而且是中國企業的隱性病根子。傳統文化糟粕對企業、對中國社會走向世界的禍害是無形的,悄無聲息的,溫柔而不見血的,很難被國民所認識,更不用說拒絕了。至今不是還有一大批商界精英們把儒雅、儒將、儒商作為自己的終極追求嗎?有形的傳統文化糟粕如小腳、辮子、太監、皇帝經過一次革命便可以蕩滌幹淨,但無形的傳統文化糟粕理念卻不是一次、二次革命所能消滅得了的。沒有長期的、連續不斷的、持之以恒的批判與掃除是無法廓清的。世界級的華人富豪不少但世界五百強企業中可曾見到華人企業的影子,這不能不說是傳統文化糟粕的禍害!

懂得企業文化對企業健康長壽的重要性是好事,但當喊得震天響的企業文化不過是傳統文化糟粕在企業的翻版時,一係列中國企業之怪狀和偏見就會油然而生,當然還有與之匹配的外部環境,如此的企業文化就成了大大的壞事。

為徹底消除國人對傳統文化糟粕的感情依賴,我們還有必要澄清幾個問題,說幾句題外話。

首先中國傳統文化真的是博大精深嗎?否!這完全是自欺欺人的昏話。我覺得對傳統文化的評價要始終抓住兩點最核心的東西:也就是一家之言的係統性和什麼才是傳統文化的主流?我們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在如此漫長的時光隧道中,零零星星地冒出幾個喜歡玄思默想的天才,偶爾迸發出幾點智慧的火花,講幾句暗合當今時勢的或基本人性的妙語很正常、很容易,但能否進一步象古西臘古羅馬的大師們那樣將零星的智慧妙語發展成為係統的一門科學就不容易。以此為尺度,我們的傳統文化還能算博大精深嗎?不但不能算,簡直是太可憐、太難堪了!我以為在如何對待傳統文化是否博大精深的態度問題上,還是胡適先生來得好:

“近代的科學文化,工業文化,我們可以撇開不談,因在那些方麵,我們的貧乏未免太丟人了,我們且談談老遠的過去時代罷。我們的周秦時代當然可以和希臘羅馬相提並論,然而,我們如果平心研究希臘羅馬的文學、雕刻、科學、政治,單是這四項就不能不使我們感覺我們的文化有多貧乏了,尤其是造型美術與算學的兩方麵,我們真不能不低頭愧汗。我們試想想,《幾何原本》的作者歐幾裏德正和孟子先後同時;在那麼早的時代,在2000多年前,我們在科學上早已太落後了!(少年愛國的人何不試拿《墨子經·上篇》用的三、五條幾何學界說來比較《幾何原本》?)從此以後,我們所有的,歐洲也都有;我們所沒有的,人家所獨有的,人家都比我們強。試舉一個例子:歐洲有三個一千年的大學,有許多個五百年以上的大學,至今繼續存在,繼續發展,我們有沒有?至於我們所獨有的寶貝:駢文、律詩、八股、小腳、太監、姨太太、五世同居的大家庭、貞節牌坊、地獄活現的監獄、廷杖、板子夾棍的法庭……,雖然‘豐富’,雖然‘在這世界無不是以單獨成一係統’,究竟都是些使我們抬不起頭來的文物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