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傳媒
過去當某人為了向聽眾證實自己的所言不虛時,通常會來一句:“這還有假,報紙上都登了,電視上都放了,電台裏都播了,書上也寫著呢!”本來將信將疑的聽眾一聽說報紙上、電視上、電台裏、書上都有了,那就不會錯,疑慮頓消,趕緊點頭稱是。
那時,中國傳媒的力量大得驚人,絲毫不亞於基督教徒心目中的《聖經》。但如果時至今日,還有人繼續對中國傳媒癡心不改(請注意我講的是部分傳媒),一味不加分析的信從的話,可就要大大地吃苦頭,大大地倒黴了。不同的傳媒對同一件事同一個人物,你這樣說他那樣說;同一個傳媒對同一件事同一個人物的報道,今天這樣說,明天那樣說之類的現象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中國傳媒不但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而且公說公有理,公說公沒理,婆說婆有理,婆說婆沒理;並且全在彈指一揮間,隻可憐那見風就事雨的聽眾觀眾讀者,豈不要死勁的掐人中,情不自禁地患上精神分裂症嗎?
我無意對傳媒的所作所為說三道四,我隻是想告訴中國企業現在是市場經濟了,再不能一廂情願地把傳媒當作是九霄雲外的神聖,百分之一百正確,百分之一百公正,毫不利已,專門利人。而要把傳媒看作和自己一樣的有著對物欲的追求,對洋房名車的向往的功利組織,要把傳媒從極左年代的神壇上請下來,用理性的平常的眼光去審視它。
既承認傳媒也是功利人,那傳媒所表現出來的一切就不足為怪了。事實上,中國傳媒也並非特別的壞,特別的不可信,隻是跟以往有所不同罷了。傳媒獲利的渠道大致有兩條:有償新聞報道和名正言順的廣告。一明一暗,一硬一軟,一正一奇,珠聯璧合,相得益彰,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明的不行來暗的,硬功不到來軟功,堤外損失堤內補。軟廣告因其軟因其暗因其奇而深受企業青睞,買賣雙方自然心領神會,一拍即合,一舉兩得,皆大歡喜。受害的隻是頭腦簡單,天真幼稚的聽眾觀眾讀者。
既承認傳媒也是功利人,那傳媒之間圍繞廣告市場的爭奪一樣會不遺餘力,各顯神通。這就難為了企業,東邊的傳媒有話語權,得罪不起,西邊的傳媒也有話語權,一樣得罪不起。一塊廣告肥肉,企業要學會擺平,要盡可能照顧到各方的利益,切不可象秦池那樣隻曉得拚命往中央台跑,一棵樹上吊死,不懂得有飯大家吃的道理。都象你秦池眼裏隻有中央台,其他傳媒還怎麼活,不拿你開刀拿誰開刀,你不下地獄誰下地獄?活該,死了還得踢上幾腳。
有的企業見此情景會想:“你傳媒厲害,我承認,咱惹不起總躲得起吧!”不行,你躲不起。我傳媒會三番五次,鍥而不舍地找上門來,你企業老板行蹤再神秘,我傳媒也有通天手眼,挖地三尺把你糾出來。我曾擔任某公司的行政總監,親身領教過傳媒的手段,一天到晚要求專訪的電話不斷,且一個個口氣大得嚇人,仿佛不願接受專訪,明天出門就會碰到恐怖分子似的,搞得你心驚膽顫,寢食難安。如果企業仍不識相,拎不清,那好,我傳媒今天要登門拜訪你不給麵子,明天你不小心栽在我手裏,有你好看的,別敬酒不吃吃罰酒。尤其是那些不知從什麼地方鑽出來的傳媒新麵孔,因為得不到企業的廣告訂單,便耿耿於懷,伺機打出鏟除假冒偽劣,維持正義的大旗,對企業進行不負責任,誇大其詞的報道;或為了吸引眼球,拿企業故事玩噱頭,作驚人之語。反正中國公民曆來信奉無風不起浪,更何況出自我傳媒,不愁沒人信,先把風刮起來,讓你企業有口難辯,即使後來你說清了,也早已家破人亡,鳥盡人散,門庭冷落,而我傳媒卻嘩了眾取了寵。
既承認傳媒也是功利人,那發生在中國企業身上的怪現象與偏見在傳媒也就一點不會少。我一個看熱鬧的外行,無需冒著惡意誹謗的嫌疑在這裏一一列舉,我隻要借用一個看門道的內行的觀察就足以說明一切。有很多小人的人生目標就是在你上升的時候,把你炒紅了,讓你的自我感覺不錯,他也得到實惠,但不算完,還要把你炒紫了,一旦出點問題,他又大做文章把你炒黑了炒臭了,於是又從讀者手中拿到一大筆錢。
正所謂翻手為雲,覆手為雨也!
2、泛濫成災的偽理論
在當前國內的企業經營管理研究中有兩種現象值得關注:一是著名學者、大師、泰鬥、權威空前的多。二是貼上各種標簽的偽理論空前的泛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