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近距離的同行比自己強則講人家是虛胖,繡花枕頭好看不中用,忙得熱鬧,不如我實惠,兔子尾巴長不了;看見近距離的同行比自己弱則講人家是雜牌軍,散兵遊將,跟我們不在一個檔次,專跟在我們後麵,撿剩飯吃,什麼都喜歡跟我們學跟我們跑,不折不扣地恨人有笑人無。
在傳統的農耕社會,同行是冤家的確有其客觀必然性。那時的同行如木匠,瓦匠、銅匠、鐵匠、裁縫、剃頭匠等不但服務對象是同村、同鎮、同城的鄉親,市場容量有限,而且競爭方式、服務手段也非常單一同質,同行之間自然是你死我活的關係,你多吃我就少吃。但隨著現代市場經濟的空前繁榮和需求多樣化、個性化的時代的到來,同行之間完全可以在市場細分、目標定位的基礎上實現優勢互補,共存共榮,大可不必走前人的老路。相反,越是心胸狹窄,眼睛隻盯著近距離的同行,不肯以全球化的視野運行的企業,前途越是渺茫,最終打敗他們的決不是對手而是自己。
視同行為冤家到底行不行,無須我贅言。接下來的一組鏡頭會使明眼人一目了然(注:由報章雜誌摘錄而來)。
鏡頭一:一位動物學家對生活在非洲大草原奧蘭治河的羚羊群進行過研究,他發現東岸羚羊群的繁殖能力比西岸的強,奔跑速度也不一樣,每分鍾要比西岸的快十三米。對這些差別,這位動物學家曾百思不得其解,因為這些羚羊的生存環境和屬類都是相同的,全屬羚科類,並皆生長在半幹旱的草原地帶,飼料來源地也一樣,全以一種叫鶯蘿的牧草為主。有一年,他在動物保護協會的讚助下,在東西兩岸各捉了十隻羚羊。把他們送往對岸,結果運到西岸的十隻一年後繁殖到14隻,運到東岸的十隻還剩下三隻,那七隻全被狼吃了。這位動物學家終於明白了,東岸的羚羊之所以強健,原來在它們附近生活著一個狼群,西岸的羚羊之所以弱小,正是因為缺少了這麼一群天敵,沒有天敵的動物往往最先滅絕,有天敵的動物則會逐步繁衍壯大。
鏡頭二:美國南部有一個州,每年都要舉辦南瓜品種大賽。有一個農夫的成績相當優異,經常是首獎的獲得者。他在得獎之後,總是毫不吝惜地將得獎的種子送給街坊鄰居。有一位鄰居很詫異地問他:“你的獎項來之不易,每季都看見你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進行品種改良,為什麼還這麼慷慨地將種子送給大家呢?你不怕我們的南瓜品種超過你嗎”?這位農夫回答:“我將種子送給大家,幫助大家。其實就是幫助我自己!”原來這位農夫所居住的城鎮是個典型的農村形態,家家戶戶的田地都是毗鄰相連,如果農夫將得獎的種子送給鄰居,鄰居就能改良他們的南瓜品種,也可以避免蜜蜂在花粉傳遞的過程中,將鄰近的較差的品種傳染給自己。這位農夫才能專心致力於品種的改良,相反,若農夫將得獎的種子自己藏起來,則鄰居們在改良上無法跟上,蜜蜂就容易將那些較差的品種傳染給自己,他反而必須在防治方麵大費周折,而疲於奔命。就某方麵來看,這位農夫和他的鄰居是處於相互競爭的形勢。然而在另一方麵,雙方又處於微妙的合作狀態。
鏡頭三:街口有兩家烤雞店,相隔隻有十幾米。同行是冤家,兩家店老板都在暗暗較勁,今天你推出蔥油雞,他馬上跟上;你有了醬板鴨,我也學著做。有一段時間,城裏流行吃炸雞,一家買了炸雞機,另一家也買了一台。商人搞競爭,得便宜的是小區裏的上千戶人家一年四季兩家店的生意都不錯。過了不久,其中一家店旁造了公廁,雖然背對著烤雞店,但這成了另一家店主攻擊的理由。有人到他那裏買雞,他會小聲對人說:“下次還到我這裏買,那家靠近廁所”。他這麼一說,大家心裏麵別扭起來,裏麵的烤雞經常堆得老高,而另一家則現烤現賣,生意異常紅火,後來那家烤雞店就關門了。令人意料不到的是,贏的這家的生意也清淡起來,有次聽人說:“店裏的烤雞比原先貴了一元,炸雞也不如原先的好吃……,還有,這店也離廁所不遠”。一年後這家烤雞店變成了早餐店。
鏡頭四:百事公司董事長羅傑·恩裏克說:“如果沒有可口可樂這個強有力的競爭對手,恐怕我們就不能開發更好的產品,也沒有這麼高昂的競爭精神。”
鏡頭五:日本三洋電機的創始人井植熏每次向客人介紹自己企業的同時總不忘帶著尊重的口氣,花幾乎同樣的時間來介紹同行業的強勁對手:索尼、鬆下、夏普……。
讓我們永遠銘記一位哲人說過的話,感謝你的敵人七個七十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