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中國企業之偏見(1)(3 / 3)

4、防人之心不可無

從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角度講,防人之心不可無原本算不上一種偏見,而是利人利已的明智之舉。我之所以要把它列入中國企業之偏見,原因在於他們防人的方式方法。

合乎情理的防人方式方法應當是通過公開、公正、一視同仁的監督製約機製,以事實為根據,以製度為準繩。但大多數中國新興企業卻不是如此,他們防人時:

一是隻防圈子外的人,不防圈子內的人。對圈子外的人,設置重重有形無形的障礙,杯弓蛇影,草木皆兵,時刻保持高度的警惕,兩眼盯得牢牢的,充滿了疑惑與不信任。而對圈子內的人則又走向另一個極端,連基本的防範措施都沒有,一切聽憑親情友情說了算。

二是采用限製人身自由、派人跟蹤盯梢、打小報告、信息保密、製度岐視等低級手段。人為製造勞資隔閡,令被防者無法忍受,產生抵觸情緒。被防者想親近企業也沒門,隻好自暴自棄,身在曹營心在漢。

三是憑主觀臆測,想當然鑒別人,疑神疑鬼,聽到風就是雨。

很顯然,這樣的防人之心不可無隻能給老板帶來兩個結果,一方麵老板會認為洪洞縣裏無好人;另一方麵老板一人防眾人,將防不勝防。

5、船小好掉頭

中小企業對我們這樣一個勞動力大國,所具有的重要意義無疑是非同尋常的,但不論別人對中小企業是如何地推崇備至,我都不能設想中國經濟,在缺少一批憑獨立進取而躋身世界500強企業的情況下,能真正被國際社會稱之為強大。

對中小企業的發展給予足夠的關注是必須的。但對中小企業的過於迷戀及其作用的不恰當誇大卻十分有害。小企業小船在遇到危險時,固然比大企業大船靈活,掉轉風向快,但千萬不能忘記能夠有機會讓小企業小船掉頭逃命的危險是相對的,對大企業大船幾乎是微不足道的稍大一點的風浪,在小企業小船卻是不可抗拒的,小企業小船再靈活,掉轉風向的速度再快也難逃覆亡的命運。更何況小企業小船,如果總是在水裏,在市場上掉來掉去,跳不出一個狹小的圈子,那麼,即使它們有能力遊刃有餘地應對風浪,也難有大的作為。相反,大企業大船就截然不同,僅管在風浪麵前少了些許靈活,但他們所能抵禦的風浪級別,卻是小企業小船遠遠不可同日而語的。而且,不管風多大雨多猛,大企業大船都能不畏艱險,劈波斬浪,堅定不移地駛向遠方,駛向成功的彼岸!

深圳華為的任正菲先生,對大小企業規模的利弊得失有著比較到位的認識:“縮小規模,就會失去競爭力;擴大規模,不能有效管理又麵臨死亡。管理是內部因素,是可以努力的,規模小麵對的都是外部因素,是客觀規律,是難以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它必然抗不住風暴。因此,我們隻有加強管理與服務,在這條不歸路上才有生存的基礎,這就是我們公司要走規模化,搞活內部動力機製,加強管理與服務戰略的出發點。”

GE對自身龐大規模的欣賞,有助於我們加深對大企業優越性的進一步認識。GE深知規模帶來的一個巨大優勢是可以采取大動作,做巨大的冒險,生活在技術的限製之外,生活在未來。規模使GE能夠花費上億的美元投資幹雄心勃勃的大項目,如世界上推力最高的GE90噴氣式發動機,還有世界上最高效的H型氣輪發電機。規模使GE可以每年在醫療影象診斷的每一個方麵至少推出一種新產品;可以花費成億的美元用於開發塑料的新用途;可以在不景氣的情況下繼續投資於某項業務;或者年複一年,每年進行100多項收購,規模允許GE這樣做,雖然不是凡事都能成功,但規模──不僅不會像人們一般所想象的那樣阻礙革新──而且還會使公司能夠采取更多、更大的行動。雖然做不到槍槍命中,但關鍵是規模,使GE可以有幾槍脫靶卻無損大局。

大企業無可比擬的優勢令人神往,但是否所有的企業都一定要做大才有出路呢?否,一家企業要不要做大,一看有無做大的必要性。如果它所在行業並無規模經濟的要求,那可以不做大。二看企業領導人有無做大的本領和願望。如果企業老板天生就是開夫妻老婆店的料,完全不具備做大企業的素質,那我們就不能不分青紅皂白地慫恿他做大,這類小老板小規模經營,還有點日子過,一旦做大便送了他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