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中國企業之怪狀(10)(2 / 3)

人心齊泰山移,企業很快峰回路轉,起死回生,煥然一新;員工收入大幅度上漲,喜笑顏開,吃水不忘挖井人,對能人由崇敬到迷信,由迷信到盲從;能人成一家之長,一言九鼎。

能人最初登台亮相時也許並未想到要掙多少錢,隻是不甘當無名小子,指望幹出點名堂來讓大夥瞧瞧。現在企業做大了,自己的名位到手了,生活質量也早已今非昔比,應有盡有了,剩下的就是怎樣使自己長期執政,長保富貴?想到這,不禁令人倒吸一口涼氣:“自己在馬上時,一切都可以職務消費的名義享盡榮華富貴,但人無百日好,花無百日紅,在一個變幻莫測的環境中,誰能保證自己常在江邊走,總能不濕腳呢?萬一那個,豈不是南柯一夢,白高興一場?要使自己永遠地免於凍餒之苦,隻有趕緊利用手中權力謀取一已之私利,國有、集體有不如自己有,自有自便,自己擁有,才能萬裏長城永不倒。如此一而三,三而再的39歲、49歲、59歲現象便綿綿不絕了。”

同是敗於蕭何,國有企業版本的原因與民營企業版本完全兩樣,國有企業主要是監督有名無實、內部人控製、所有者缺位等;民營企業則是根深蒂固,源遠流長的終身製文化。國有企業當然也有終身製,也有馬上打天下,馬下治天下的現象,但不是主流。

民營企業的蕭何即創業者。披荊斬棘,茹毛飲血,赤手空拳,好不容易掙下一份家業,精疲力竭太累了,也想歇歇了。但問題是交給誰、怎樣交、太費周折。自己生的孩子自己當寶貝,交給別人照看心裏頭總不踏實,加上諸多主客觀因素的影響,交接班工作長期處於反反複複的膠著狀態,以至創業者回家的打算始終埋心頭。

即使創業者真能夠勇敢的超越自己,徹底地交接班,也難保後來不出現複辟。因為對創業者來說過去拚死拚活時,雖然覺得累但畢竟充實,現在驀然停下來,開頭似乎有一種如釋重負之感,但日子一長則難免如熱窩上的螞蟻,年齡說大不大,吃飯怪多,身體怪棒,就這麼閑著,也不是個事。下棋下慣了的人,你讓他在一旁靜靜地看著,簡直是一種折磨。

既然創業者繼續革命的意誌難動搖,則企業的一切,包括理念政策、方式方法都是外甥打燈籠照舊(舅),跳不出老框框、老套路,但市場在變,環境在變,你老革命碰到新問題時不能以變應變,隻有被淘汰出局的命,於是民營企業的版本由此鑄成!

21、精明反被精明誤

我們知道在“聰明反被聰明誤”一語中,前頭的“聰明”是指智商高,後頭的“聰明”是指明察秋毫之未而未見輿薪、隻見芝麻不見西瓜的小聰明。我特地將“聰”改為“精”用意很清楚,意指商業社會中的小聰明。對此類小聰明,我老家土語中有個非常形象貼切的稱呼叫“小精人”,當我第一次聽到“小精人”一詞時簡直眼前一亮,太精辟了,人民群眾的智慧的確是無窮的,小精人雖精但精在小地方,不肯吃小虧而吃肯大虧,不肯吃明虧而肯吃暗虧,不肯吃眼前的虧而肯吃長遠的虧,不肯承擔小風險而肯承擔大風險,精於算小帳,算細帳,算蠅頭小利;昧於算大帳、全局的帳、長遠的帳,結果總不免精明反被精明誤。

小精人在我國商業社會中比比皆是,市場巨大,為加深國人對小精人的印象,我們不妨對小精人之小作一番細細的描述:

先來看小精人們怎樣處理員工的待遇報酬。在與新進員工進行工資福利的談判時,以保密為由,能壓則壓,讓老實人吃虧,讓圓滑者獲益,但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老實人再老實也不能容忍被愚弄,一旦真相大白,積極性則驟然下降,能偷懶則偷懶,能惡作劇則惡作劇。

在在職員工的獎金、加班費的計算上,以忠誠奉獻為由,能降則降,能賴則賴,搞得人人灰頭土臉,咬牙切齒,暗地裏千方百計找機會發泄。於是乎裏通外國、做圈套讓公司鑽、設陷阱給公司跳、在用戶麵前派公司的不是、製造壞帳、上網聊天、煲電話粥、長明燈、長流水、長漏油、對隱蔽的產品瑕疵視而不見、攛掇重要崗位的員工外逃、傳播不祥信息動搖人心的事情屢屢發生,致使公司的人力成本飆升,勞動生產率與經驗曲線一路下滑,嚴重的得不償失。

在離職員工的報酬結算上,能扣一元是一元,能打一把是一把,直到離職人員被逼上梁山,揭竿而起,跑法院,寄人民來信為止。留下的人早看在眼裏記在心裏,兔死狐悲,從頭涼到腳,身在曹營心在漢,此地不可久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