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中國企業之怪狀(8)(3 / 3)

16、管理谘詢,一錘子的買賣

自然人生了病需要請醫生診治,法人生了病也需要請醫生診治。對法人而言,醫生通常就是專業的管理谘詢公司。

說起來,管理谘詢被中國企業從認識到接納也有不少年份了,雖然行業在發展,盤子在放大,但整體上的亂、散、小始終得不到改觀,還普遍存在著一錘子買賣的現象,且有增無減。究其原因既有谘詢業本身的因素也有接受谘詢的企業因素,兼而有之。

從谘詢業本身來講,它首先還是一個年輕幼稚的行業,國家對谘詢業的管理仍處在放水養魚期,控製很少。相比起來,注冊一家谘詢公司的門檻遠比成立一家生產製造類企業低,所以業內企業一哄而起,良莠不齊的現象在所難免。大量的江湖郎中、庸醫、遊醫、老軍醫夾雜其中,常常是一個總經理,一個秘書,一根電話線,一台電腦,一間商務辦公房,一頂打上某某學府、某某學會、大得嚇人、闊得可怕的帽子,帶上一本什麼話都敢說、什麼活都能幹,戰略規劃、營銷策劃、ISO9000認證、生產率提升、組織架構、業務流程再造、企業文化建設、CIS設計、團隊精神培育、人力資源管理、網絡化、信息化、供應鏈、價值鏈、現代企業物流管理、管理培訓、公關推廣輔導等無所不包無所不容的企業簡介。從東部沿海的發達地區到中部內陸的欠發達地區,周遊列國,四處出擊,漫天撒網,渾水摸魚,逮一個夠吃,逮兩個賺一個,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反正泱泱大國九百六十萬平方公裏十三億人民,不愁沒有回旋的餘地。

律師、會計師、經濟師、藥劑師要經過資格考試認證才能上崗,谘詢師卻未作相應的要求(據報載:2002年起已開始在江蘇進行谘詢師資格認證的試點,但願不要試得太久,太久)。既然如此,那就誰都可以堂而皇之地堅稱自己是谘詢師,誰都可以一本正經地幹起釋疑解惑的營生。隻需稍稍懂一點營銷管理學的A、B、C,一張口能吐出幾個一知半解的專業名詞,且保證做到神定氣篤,臉不變色心不跳。不用說,這樣的人多了無疑會加大中國谘詢業成長壯大的難度。

其次,同行是冤家,相互攻擊,各執一端,你死我活,同室操戈的文化劣根性在谘詢業表現得尤為明顯。每個人都自視甚高,自以為是頂尖的秀才,說起別人來總是滿臉的鄙夷不屑,文人相輕:“哼,他算什麼東西,掛羊頭賣狗肉,名不副實。”說到自己:“我們才是正宗的係出名門,源遠流長。”彼此缺乏學習、開放、交流、互補、兼容,一起把行業做大的共識,大多流於封閉、自大、偏執而不可理喻。

再次,大搞不正當競爭。在中國谘詢行業裏,少說有六成左右的公司是從事ISO9000質量認證的,這就勢必形成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尷尬局麵,僧多粥少。一些散兵勇迫於生存的壓力隻得競相壓價,規範企業本來需要幾十萬才能接手的項目,他走過去十萬八萬就行,而且還信誓旦旦地包你滿意。他們的小九九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單子接到手再說,至於單子到手後咋辦?很簡單,偷工減料加降低服務標準。如此深入細致的研究分析自然談不上,把張冠拿給李戴,同一個版本換上不同的企業名稱,以不變應萬變。雕蟲小技如果不巧被主顧發現則反咬一口,指責主顧檔次低、素質差,主顧眼看付出去的錢,潑出去的水無法收回,隻好自認倒黴。今朝被蛇咬,以後十年小心防井繩就是。

第四迎合客戶的胃口,講客戶喜歡的話,不講該講的話。為了不讓即將到手的業務跑掉,努力對客戶察言觀色,投其所好,甚至不惜對客戶進行誤導,不給它以實事求是的診治,從一開始就為以後的失敗埋下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