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中國企業之怪狀(6)(3 / 3)

主張本土化與揚棄的人總喜歡抬出魯迅先生的《拿來主義》做大旗。誠然,魯迅先生是有資格對西方文化進行揚棄的,他不但透徹了解中國文化而且諳熟西方文化,融貫中西,更為重要的是他有著非凡的洞察力和判斷力,他代表了先進的社會價值理念,他能真正運用揚棄來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但請問在眼下的中國企業家隊伍中可以上升到魯迅先生的境界,既精通西方企業的各種先進管理經驗、理論,又洞悉中國文化的精神實質,並知道什麼是先進的、代表未來社會走向的,什麼是低級的阻礙人類文明進步的,什麼是完全不適宜於中國企業,無論現在和將來都無可取之處的,什麼是暫時不具備實施條件但經過努力可以采用的人能有幾個?缺少揚棄的能耐而強行揚棄之事難免會事與願違,適得其反,墜入本土化的陷阱。更有甚者對西方文化的先進管理經驗、理論,根本就一竅不通,一無所知也搖頭晃腦,煞有介事地奢談什麼本土化、什麼揚棄,在他們那裏本土化、揚棄已淪落為一種保守衛道的工具,毫無半點進取向上的意義。

常聽有的企業老板講:“什麼西方企業的管理經驗和理論,對我們概不適用,自己的企業自己最知道怎麼管。”不錯,以狹隘的小老板眼光看來,自己一手創立的企業自己熟悉自己最知道怎麼抓住員工的軟肋,駕馭員工,打壓員工,但若站在做大做強的高層次上去看問題,他就不知道怎麼管,他沒有現代企業管理的知識,他滿腦子的小九九帶蝦兵蟹將可以,帶精兵強將則一團漿糊。

本土化、揚棄說多了很容易把人帶進一種誤區:似乎所有西方先進的企業管理經驗、理論都不能照搬照抄,卻需要以本土化、揚棄的眼光去審視、取舍,雖然決大多數人並不能準確地揚棄;照搬照抄成為不動腦筋的同義語,而本土化、揚棄則是有個性有思想的代名詞。這種認識本身就是與辨證法精神背道而馳的,西方先進的企業管理經驗、理論有技術與藝術之分,管理技術是基於對人性、對社會化大生產規律的正確認識而產生,而基本的人性、社會化大生產的規律又是無國界、非個性化的,放之中外企業而皆準。對管理技術就是要照搬照抄,不打折扣;隻有對個性化的管理藝術,才需要結合中國企業、中國文化的特色予以必要的揚棄、取舍。但即使如此,本土化、揚棄也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因為一方麵對管理藝術的把握同樣有可能受製於落後、低級的價值理念,另一方麵高超的管理藝術必須以掌握嫻熟的管理技術為前提,離開嫻熟的管理技術做支撐的管理藝術會危機四伏,好看不中用,很多人不用講管理藝術,就是對規範的管理技術也還是一知半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