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中國企業之怪狀(4)(3 / 3)

6、商而優則仕

我講的商而優則仕包括了兩種情況:一是加官進爵後,從此黃鶴一去不複返,踏上政壇不歸路。二是加官進爵後繼續老本行,脫民不脫崗。第一種情況談的人已很多,不去管它,我著重要談的是第二種情況即紅頂商人。有朋友要問,那你幹脆把標題叫做紅頂商人豈不更好?我說不行,這中間還是有點分別的,標題改為紅頂商人,我就不能講得道從政的商人,得道從政的商人與紅頂商人雖不相為謀,但道還是相通的,都源於厚實的官本位文化,他們經商業績的大小一樣要靠官階的高低來評價,來確認。(說到這裏,我得停下來打個招呼,在眾多得道從政的商人中,不乏從小具有從政為民的崇高理想,但早年入錯了行的仁人誌士。現在,半路有機會從政,也是天遂人願,有誌者事竟成。特此申明:他們概與官本位無關,切勿誤會。)

紅頂商人看得見的好處固然不多,但莫名其妙的實惠倒也不少,首先,紅不紅頂,商人的自我感覺完全兩樣。頂不紅的商人生意做得再大,名聲再響還是個商人,入不了正史。一言九鼎也好,呼風喚雨也好隻限於自己的企業,超出自己的企業,社會公眾有經濟往來的買帳,沒經濟往來的不買帳,總不比作為民之父母的官員們威儀赫赫。因而人在商海不謀到一副花翎頂戴不足以顯親揚名,算不得真正的自我實現。

有幸紅了頂的商人,在企業內儼然是權傾一方的封疆大吏,手下打工跑龍套的也知趣,從今往後不再叫老板,改稱官名。以前是問老板、告訴老板、老板說的,現在一律變為請示、指示、批示。企業裏的官樣文章、繁文縟節、文山會海一點不比衙門裏遜色。走進企業,恍若走進了政治機關。

那府裏來的股長、科長們更是些知道好歹的人,之前來企業是下基層為民排憂解難,不談讓企業奉承,至少也要他們曉得領情;爾今不同了,見到老板趕緊上前一步,打躬作揖請安,為了多得兩個賞錢討老板的歡心,忙不迭一口一個書記,一口一個彙報。

紅了頂的商人,在企業外也算進了班子,決策指揮權沒有,參政議政舉手表決權總還是有的,該給的禮遇亦不會少,無論走到哪裏,隻要是官名轄區內人,認識的不認識的,一聽說某書記某常委到了,言談上肯定服貼、恭敬,因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麼。

其次,一人紅頂,全公司光榮。三國時,諸葛亮等人勸劉備承繼大位,劉備羞羞答答不同意,諸葛亮於是給他講起東漢耿純與光武帝劉秀的故事:“當初,耿純請劉秀做皇帝,先後共四次無功而返,不得已,耿純便直言相告‘各路英雄好漢為你拚死效力,不就想在你稱帝後得到功名利祿嗎?你如果真不想當皇帝,他們隻有各奔東西,另投明主了。’劉秀一聽慌了手腳,急忙順水推舟,登了龍位。眼下,曹操篡奪了東漢的政權,天下無主,你劉大王合該當仁不讓地站出來稱帝,否則,豈不一樣冷了兄弟們的心,大夥不辭勞苦地跟著你,不就巴望著革命成功後圖個出身,撈個功名,搏得個一官半職也好光宗耀祖,封妻蔭子麼。”紅頂商人的部下們,雖不存一起加官進爵的奢望,但步老板的後塵一道風光風光的想法也還是有的。老板當上正廳級的委員、常委、副書記,我等中層管理幹部不也水漲船高,成了正處級的經理、主任、部長了麼?正處級可是相當於七品縣太爺的官,不小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