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如今的人才市場上流通最大的就是這樣的人。很多企業融資後擴張,且不說方向對不對,對業務的理解和人才儲備根本跟不上擴張的需求。公司裏多了一堆副總裁和總經理,更不要說扔個手雷炸死一片的總監。最後除了多了一堆沒創造業績的人和燒了很多錢,什麼壁壘都沒有。這種擴張隻會把無數錢燒掉、交了很多學費,而這些交了學費的人最後可以輕鬆跳槽、找到好工作。而融資很多的企業往往會因為盲目擴張死掉,更不要說很多資源匱乏的創業者了。
電商行業一直以來是一個燒錢的行業,用燒錢置換時間和用戶的打法成為電商巨頭崛起的普遍規律。陳歐卻希望打破這一規則,他希望在極少資源的情況下高效利用資源,用一種最高效的執行力和創意打敗對手。
陳歐也確實打破了這一規則,他領導下的聚美優品在2014年5月16日提交了一份完美的上市成績單:成立4年,收入超50億元,占到整個B2C美妝22.1%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二的占有率是8.8%;聚美擁有超過千萬級別的活躍用戶,88.9%重複訂單率,0.13億美元累計融資,創業第3年就開始贏利,目前移動端收入占比達到驚人的49%。
而2014年8月19日,聚美優品又發布了截至2014年6月30日的2014年第二季度未經審計的財報。財報顯示,聚美優品第二季度總淨營收達到1.544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088億美元增長41.9%;歸屬於聚美優品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為1540萬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000萬美元增長了53.6%。聚美優品第二季度每股收益為0.13美元,而華爾街5位分析師此前預計聚美優品第二季度每股美國存托憑證收益0.12美元。此外,華爾街6位分析師平均預計,聚美優品第二季度總營收1.4961億美元,聚美的實際表現也比分析師預計的要優秀。
對於聚美優品在上市後的輝煌成績單,陳歐除了高興還是高興,“很高興看到公司發布了強勁的季度財報,這一財報展現了我們持續增長的動力和持續增加的運營效率,這些結果可以通過我們的成交總額同比增長64.3%、淨營收同比增長41.9%以及淨利潤同比增長53.6%等業績得到證明。這是我們於2014年5月16日在紐約股票交易所成功IPO之後的首份季度財報,與此同時,這一IPO也是聚美優品公司史上的重要裏程碑。我們將致力於加強公司的供應鏈管理,並執行嚴格的質量管控措施,這樣才能繼續吸引國內外更多的頂級化妝品牌。作為這些努力措施的一部分,我們於今年(2014年)6月擴大了產品測試範圍,以此加強聚美優品公司在質量和可信度等方麵的聲譽。我們的目標就是提高中國化妝品行業的門檻,並為我們現行的打擊假貨行動製定新標準。”
別擔心,奮鬥才剛剛開始
外國的月亮不一定都是圓的
陳歐讀斯坦福大學MBA課程的目標很明確——為創業融資。盡管斯坦福大學的學生也不是畢業了都去創業,大部分人還是進公司,但陳歐去穀歌中國實習了一段時間後,認為這種“大公司生活”真是“非常沒有激情”,他一天也不願意在大公司裏待著。當時還在穀歌商務發展總部的汪華(後來參與創辦了創新工場)很欣賞陳歐的才識,因此和他進行了一次深入的談話,建議他不要一畢業就創業,而應該找準一個行業先熟悉、沉澱,然後再出去單幹。但陳歐沒有聽從汪華的建議,因為這段“大公司生活”讓他堅信自己的宿命不是大公司,而是創業。
為了再次創業,陳歐一直在努力做著準備工作——“MBA期間實踐比較多,確實也付出了代價。別人去旅行我就在想下一步做什麼,我未來5年做什麼。當別人娛樂的時候,我花時間去探索,找人找項目找錢。”他一方麵頻繁跟當地的VC(venture capital,風險投資)打交道,用他的說話就是“先混個臉熟,到需要錢的時候弄不好會給你錢”;另一方麵,他結識了很多想回國創業的華人學生,其中就有他後來創業的合夥人——師弟戴雨森,他倆都對互聯網有濃厚興趣,都渴望幹一些不同的事情,而且都非常執著,尤其是他倆都想在畢業後回國創業。
一晃眼,時間來到2009年,陳歐馬上就要畢業了,他的心激動得怦怦直跳,因為他回中國創業的時刻就要到來了。他的心中洋溢著一種強烈的渴望——“因為我第一次創業沒有把公司帶上市,第二次回中國創業我想做上市公司,一定要做出來,我想得很清楚,一定要做上市公司”。
2009年7月,在參加完斯坦福大學畢業典禮後的第三天,陳歐就帶著他渴望再次創業的野心,急匆匆地回到了中國,他迫不及待地要折騰出一番事情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