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此之後,1989年羅德潤、石沿文、黃學忠等聯合出版了《國有企業兩權分離與經營機製再造》一書,與陳永忠和郭健對再造理論的研究如出一轍,基本的內涵與意義都是與企業機製聯係在一起。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後,受國外企業再造理論的影響,國內學者逐漸引進國外企業再造理論,並結合中國實際予以發展。1995年楊朝陽博士翻譯出版了日本學者小林裕著的《企業經營再造工程——改造企業的簡易守則》一書,國外企業再造理論在國內得到了傳播。1996年12月,張金成教授與其幾個同事出版了《再造工程——企業競爭力的新支點》一書,書中對哈默和錢皮的企業再造理論進行了詳細客觀的介紹,文中對再造的理解與國外企業再造的內涵基本一致。這表明國內學者關於企業再造的理論已經與國際接軌。
但是,國內學者對於企業再造的研究沒有局限於以信息技術為背景,以業務流程再造為核心來指導中國的企業改革,而是根據中國的實際把再造理論進行了泛化,除了業務流程再造以外,應該把再造的理念擴大到涉及企業的各個領域。歸納來講,對再造的理解集中在兩個層麵上:一是將企業再造的主要內容界定為過程創新、過程改善、過程再設計,主要是對企業業務流程的基本問題進行反思和徹底的再設計,這是國外學者的研究思路;二是將再造上升為企業戰略層麵,以戰備——結構——過程為思路,進行企業戰略調整,結構重組以及業務、財務、組織方麵全麵跟進,是從總體到局部的全麵變革。國內學者對企業再造的理解是基於第二個層麵的,單純的業務流程再造是企業再造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申米玲,2003)。隨著時間的推移,國內越來越多的學者對企業再造的內容有了較為一致的認識,認為廣泛的企業再造的內容可分為4個部分:業務再造、財務再造、組織再造、流程再造。業務再造的要點在於立足於長期戰略而對企業業務活動範圍進行的調整、平衡,涉及放棄一些業務和兼並業務,即通過一係列兼並、剝離和分立等構造企業新的業務組合。財務再造涉及調整企業的資產、債務組合,對股東支付更多的紅利、調整現金收入結構等。財務再造的一個重要措施是舉債收購或杠杆收購。在美國,財務再造在一定程度上已取代業務流程再造而成為企業主要的業務戰略。組織再造涉及企業結構、製度的變動,旨在提高企業隊伍的效率。組織再造是企業對環境變動的有效反應。組織的設計在於按最優的方式確定和協調整個企業的業務活動。內部流程再造是“將組織的作業流程做根本的重新思考與徹底翻新,以便在成本、品質、服務與速度上獲得戲劇化的改善”(申米玲,2003)。
國內關於企業再造理論的研究不僅向綜合化發展,而且也不再僅局限於企業範圍進行研究,而是廣泛涉及政府、社會和企業等多個領域,關乎政治、經濟、文化、醫療、衛生等多方麵。如政府再造、企業家再造、金融體製再造、民營經濟再造、企業文化再造、靈魂再造、領導能力再造、智力再造、肢體再造、文學再造、村莊再造等,再造成為一個時髦的詞語,被應用於各個領域。國外關於再造理論的研究也不再局限於企業,也出現了政府再造、企業家再造等研究,因此,再造理論越來越成為一種分析工具,成為一種方法論,而不再局限於流程再造。再造理論的泛化應該說無可考證,因為關於再造理論的書籍太多,再造成為一種時髦的詞語滿天飛,海量的數據難以進行分析。下麵羅列一些最近十幾年出版的與“再造”有關的書籍,從書名就可以看出該詞的多元含義。
(1)《軟件再造:麵向對象的軟件再工程模式》,作者:Serge Demeyer stephane,Ducasse Oscar Nierstrasz,莫倩、王愷譯,頁數:182,出版日期:2004年10月第1版。
(2)《會計再造:美國〈2002年薩班斯:奧克斯萊法案〉啟示錄》,作者:林鍾高、魏立江,頁數:333,出版日期:2004年4月第1版。
(3)《聯想再造》,作者:李建立,頁數:232,出版日期:2004年3月第1版。
(4)《流程再造:理論、方法和技術》,作者:梅紹祖、[美]James T。C。Teng,頁數:361,出版日期:2004年2月第1版。
(5)《再造空間:室內空間的分與隔》,作者:田寶川,頁數:58,出版日期:2004年1月第1版。
(6)《突破:再造領導學習力》,作者:於和,頁數:174,出版日期:2003年11月第1版。
(7)《都市社會的微觀再造·中外城市社區比較新論》,作者:葉南客,頁數:318,出版日期:2003年4月第1版。
(8)《中國大型工業企業戰略性再造研究》,作者:任佩瑜,頁數:752,出版日期:2002年8月第1版。
(9)《再造魂魄——企業家精神與民族工業的世紀對話》,作者:徐林、吳秀生,頁數:310,出版日期:2002年2月第1版。
(10)《八天再造企業家》,作者:崔巍,頁數:337,出版日期:2002年2月第1版。
(11)《摒棄官僚製:政府再造的五項戰略》,作者:[美]奧斯本·普拉斯特裏克,譚功榮、劉霞譯,頁數:415,出版日期:2002年1月第1版。
(12)《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再造工程》,作者:仝誌敏、王麗娟,頁數:246,出版日期:2000年12月第1版。
(13)《知識經濟與經理人再造》,作者:王誌平,頁數:242,出版日期:2000年10月第1版。
(14)《再造中關村》,作者:李濤,頁數:356,出版日期:2000年9月第1版。
(15)《“再造文明”的奠基石:“五四”新文化運動三大思想家散論》,作者:朱文華,頁數:434,出版日期:2000年3月第1版。
(16)《投融資體製改革·再造經濟擴張的持久良方》,作者:李秉祥等,頁數:345,出版日期:1999年8月第1版。
(17)《二十一世紀經濟誰主沉浮知識經濟:從微觀再造到宏觀重組》,作者:李廉水,頁數:459,出版日期:1999年5月第1版。
(18)《拒絕與再造》,作者:沈奇,頁數:337,出版日期:1999年12月第1版。
(19)《宋詩:以新變再造輝煌》,作者:喬力,許總著,頁數:299,出版日期:1999年12月第1版。
(20)《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修複與再造》,作者:趙德偉,頁數:176,出版日期:1998年7月第1版。
經過多年的發展,再造理論在中國逐漸成為一種方法論,被應用於各個領域,是指對某領域的特定對象進行係統地徹底地思考,通過多種手段使該對象發生根本性的變革。再造理論已經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體育、衛生等多個領域都被廣泛應用,發展前景非常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