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過收取專利費的形式,間接占領發展中國家的市場,獲取壟斷利潤;或者通過收取專利費,增加發展中國家廠商的生產成本,降低其市場競爭能力,擴大發達國家自身市場份額。如2002年3月28日日經BP社報道的中國DVD廠商和6C之間的專利風波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日立、東芝、鬆下、三菱、JVC、美國時代華納6家管理DVD專利的廠家,對約100家中國DVD廠商發出通牒要求交納專利費。繼6C之後,由飛利浦、索尼、先鋒組成的3C聯盟也向中國廠商提出了收取專利收費的要求。最後中國DVD生產廠家不得不妥協,向6C和3C支付數量可觀的專利費,目前已經支付30億元人民幣,今後還將陸續賠付200億元人民幣之多。繳納專利費之後的中國DVD產品在國內和國外市場都普遍漲價,降低了市場競爭力,價格的競爭優勢蕩然無存,市場份額也有所下降。而且,通過收取專利費,6C和3C兵不血刃地間接控製和占領了中國DVD市場。
(2)收取特許經營費,獲取壟斷利潤,並利用發展中國家的資源實現低成本擴張,擴大有形資本經營規模,增加在發展中國家的影響和市場份額。如作為快餐業巨頭的麥當勞,在全球有3萬多家連鎖店,其中有1.7萬家設在美國本土以外的國家,而且大部分是在發展中國家。麥當勞最近幾年來一直積極推行在全球範圍內通過特許經營擴張分店的措施,擴大市場占有率。在此經營理念推動下,麥當勞如今已在全球120多個國家開設了連鎖店,平均17個小時就有一家新店誕生。發展中國家的市場已經成為麥當勞利潤來源的一個主要支撐點。目前,麥當勞在中國70個城市已經擁有500多家快餐連鎖店。中國日益成為其迅速擴張的基地,成為其最有利可圖的市場。
(3)壟斷核心專利、專有技術,利用發展中國家無自主核心知識產權的弱點,輸出有形產品,獲取壟斷利潤。如計算機芯片,屬於核心技術,目前大多數發展中國家還沒有完全掌握該技術的工藝水平,不得不大量從英特爾等公司進口計算機芯片,英特爾也因此而大發橫財。在中國市場,英特爾公司賣給中國的台式電腦和個人便攜式電腦的芯片每個大約是1500元,而其成本僅120元左右,利潤率達到1216.2%。這個家喻戶曉的世界芯片巨頭壟斷著目前世界上90%的高性能通用CPU市場,市場份額大得驚人。
(4)直接投資建廠,吞並或削弱發展中國家同類品牌產品,推廣自身品牌產品,實現有形資本和無形資本的同時擴張。如1994年聯合利華公司提出與上海牙膏廠合資建廠,聯合利華公司以1800萬美元現金入股,取得控股權,上海牙膏廠僅占40%的股份。聯合利華公司的品牌是“潔諾”,上海牙膏廠是“中華”和“美加淨”。這兩個品牌是當時上海牙膏廠的主力,英方把這兩個品牌進入合資公司作為合資的前提。但是聯合利華公司在合資公司成立以後不久對“美加淨”采取了一項被人們認為是致命的措施:把美加淨的價格從4.5元壓到了3元一支,並且從1997年開始,聯合利華公司停止在各種媒體上投放美加淨的廣告。美加淨是中高檔品牌,降價使它低檔化了,部分消費者肯定流失,而且大多數從美加淨遊離出來的顧客成了潔諾的用戶,這正是聯合利華公司所需要的。在1994年雙方合資之初,美加淨牙膏在中國可以算得上是威名赫赫,年銷量6000萬支,出口量全國第一,但到2001年,年銷量卻隻有2000萬支,而且市場地位還在下降。這是發展中國家品牌在合資過程中遭受外資企業暗算的典型案例之一。
(5)控製版權,通過收取版稅或者獨家出版發行而在文化產業領域獲取壟斷利潤。發達國家在向發展中國家擴張過程中,文化輸出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麵。它們不隻滿足於向發展中國家灌輸西方思想和意識形態,而且也力圖從文化產業的輸出過程中獲利。發展中國家出版發行西方國家的書籍、音像製品等,都要交付一定的版稅,然後才能進行;對於一些市場前景較好的文化產品,發達國家則傾向於自己壟斷出版發行,從而獲得更高的壟斷利潤。
(6)控製核心源代碼,向發展中國家高價出售計算機軟件,獲取高額壟斷利潤。據行業專家稱,微軟Windows操作係統在印度占據著電腦用戶的統治地位,印度計算機用戶必須為此支付高額費用,購買一套微軟個人電腦Windows軟件包大約需要150美元,合人民幣1200多元,占計算機整機購買成本近1/3.據日經BP社2002年11月27日報道,美國微軟的結算報告顯示,該公司的主力產品即Windows的利潤率高達85%之多!目前發展中國家,除了印度軟件業發展較快以外,其他發展中國家都不能與美國等發達國家相提並論。即使如此,印度消費者也不得不從國外花高價錢進口大量軟件,微軟Windows操作係統就是其中一例。